写好一篇观后感,我们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观后感顾名思义就是看完相关的影片后的感受,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周恩来》的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周恩来》的观后感篇1
一个国就如同一个家,家里有事情做家长的是最难过的,而国家的领导就如同一个家的家长,哪里发生问题或者底下欺上瞒下不汇报,这是家长最悲痛的事情。看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不禁感慨,在那个时代,国家经济陷于危难之中,虽然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情景,为老百姓过得不好而感到难过,采取欺上瞒下、层层弄虚作假的态度来瞒着总理调研,出发点也许是善意的,但却严重影响中央了解实情,对地方政策做出正确确定。
由此延伸,在进入我们和平年代,作为基层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也应当在把工作做实、做真,让上级领导部门真正了解基层、真正感受到群众的需要,进而方便制定政策,为百姓办实事,体现“找差距、抓落实”,一切先从“真”开始。周总理在调研中,深入群众,把百姓的苦看在眼里、把百姓的乐当成自我的欢乐,崇高的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其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体察民情的恭谦礼让也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务工作者去学习的。作为基层,在应对老百姓上门办事、寻求服务时,我们是否首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接待来访群众,而不是敷衍了事。在在接待后将百姓的诉求真正贯彻到实处,而不是草草结束,遇到真正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也不推托,而是协助居民去找相关部门协商沟通,真心实意的为民办实事。诚然,基层工作很繁琐、很难办,每一天应对形形色色的居民与各种台账、学习资料,但把做一件是一件,做一件让别人满意一件,确实是我们应当做到的事情。期望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者,能够真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说纯粹奉献这么柏拉图式精神崇高,只要做好“爱岗敬业”我想老百姓们就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对我们称赞说好了。
《周恩来》的观后感篇2
5月26日,在**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下,我去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影片主要叙述了1973年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延安,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一部纪录片,单给我的感觉更像一部剧情片,影片的细节却非常温馨、感人、催泪。
影片有几个细节,如:总理的一件衬衫穿的衣领都快碎了,不能用力清洗;收到老乡的特产,都让工作人员折成现金返还。这些细节虽一笔带过,但让人感动,体现出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廉洁自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占公家一丝一毫。
还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关于总理惊人的记忆力。片中周总理与老乡多年未见,张口就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说明我们的总理不仅有慧眼更有慧心,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惦记着当年一起为新中国打下基石的延安人民,显示了总理不朽的人格。
最后,令我印像最深的一幕是总理与延安老百姓一起吃饭时,那几个老大爷由于饥饿已久,大家吃的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区人民生活还很艰苦,有些人居然还吃不饱,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当时总理的眼中一直含着泪光,就在这种泪光中,我感受到了周总理心中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心绪。
这部电影用真实的感动,唤醒当代青年对历史的记忆,重现对伟人的敬意。伟大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当下时代更要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同时,和平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这点要牢记在心中。身为**公司的一名党员,我既骄傲,又自豪,未来我将时刻告诫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周恩来》的观后感篇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组织观看由河北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单位要求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我是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对小时候的印象和记忆有些模糊,但影片中真实的农村情景一下子把我带回上世纪60年代,看着农村的情景,倍感亲切。虽然影片有些地方过于夸张,但我还是几乎流着眼泪看完这一感人影片。我是多少年没有观看过这么好的、具有这么强的感染力的影片了。
观后感或许年代、价值观的不同,我有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1.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像周总理这样好的总理真是不多;
2.周总理的调研作风也是我崇拜的,像周总理这样如此扎实的调研之风更是不多见的;
3.全国人民都想骗,一直骗到国务院;从基层开始,没有一个说实话的,特别是高级领导到访,更是假话连篇;
4.国家政策出台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完善的,但总是有投机取巧、偷鸡摸狗的人钻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5.周总理以及高级干部下来调研的机会太少,一年或几年才这么一次,听基层真实声音机会很少。说明领导高高在上太多,真的需要走进基层,走到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高高在上,听听汇报,拍拍脑门,真实情况不了解,即便知道了真实情况,作出真实情况的处理也需要研究研究;
6.农民穷不怕,只要有精神寄托就不会乱,就怕民心散了,民心若彻底瘫痪,信仰丧失就真的可怕了;基层人员苦点、累点、待遇低点也不可怕,怕的就是再苦、再累、再没有报酬一是没有人知道,二是即便知道了也无动于衷,三是更有甚者,利用基层的善良搜刮民脂民膏!
7.国家的大事、要事很多,最核心的是关注民生。如果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把民心理顺了,即便是再有腐败,再大腐败,民心不倒,依然前行;
8.有一个像周总理那样深入农村,即便是短短四天,同吃同住同劳动,有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做吗?
9.有高级干部微服私访过吗?你见过吗?听说过吗?看过、听说过——那是康熙、乾隆爷!
《周恩来》的观后感篇4
在四个昼夜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很轻松的事情,而且很早睡觉,而当我看到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我不由觉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生活有多么的简朴!
回忆像一卷录像带,在我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语言。
当总理去老区伯延调查的时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树干,叶子早已不见踪影。老区党员谎称是羊啃的,总理差点信以为真,是一个小女孩拎着一筐叶子,说是人吃的,她妈妈怀孕不能吃,这是给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话总是最天真的,可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却差点让我潸然泪下。在想想自己天天吃的大鱼大肉,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在中午吃饭时,总理看见了老区人民每天的饮食,一个代食窝窝头,一碗糊糊就饱了,一车水要人走几十里路才打回来,没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区的郭主任把总理请进一间屋子,里面却是红烧肉和鸡蛋,总理刚刚迈进门槛的脚,抽了回来。一看到这里,我又在想,如果这些官不贪一点,让这些红烧肉哪怕分一块给老区人民,我估计他们也颜笑眉开了。
红糖水竟连姜都没有,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儿,却有一年半载都没看见过了。为了饮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种成了地瓜。周总理亲自下地帮乡亲们干农活,可却老是做错,“错了错了!是这样”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周总理从不反驳,只是应声说:“原来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不会去顶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知道,可自从看完这部影片,我就知道,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让别人教你。
记得在邮局后面有一个小房子,关着十几个人。一次总理去邮局,那儿的人趴门缝在那看,那趴门缝的对他的同伴说了一声,看,这就是毛主席画像左边的那个!他激动不已地说着,比一个游子见到老母了还要激动。周总理真受爱戴啊,谁要周总理对人都平等呢!
镜头切换到农民学校,只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周总理在门前等了等,进去后,一位名叫汪老师的教师,眼泪瞬间落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这是谁啊?这是任何高尚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的周总理啊!看见打着赤脚迎接他的汪老师,我能感觉到总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总理弯下腰来,给汪老师穿鞋,可他怎知道汪老师的脚早已肿大啊?周总理又对孩子们讲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几个硕大的字的由来。周总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为他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分。
周总理生前爱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结束了,周总理当着老区所有党员说到:“以后如果我不能来,每年也会派人来看望你们的。”这时,旁白说了一句“后来果然是这样。”
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那种讲诚信的优秀品质,还让我了解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帮助与关怀。
咔嚓!影片结束了,我早已不知道泪水流过多少回了,周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次观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总理四天生活的缩影,还让我能够学习到周总理那种高尚品质!
《周恩来》的观后感篇5
我单位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全体人员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景……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应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那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我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也学习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景,广大党员干部仅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