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深化小伙伴们对名著思想的领悟,写读后感其实是非常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的,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书上事情的领悟,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1
斯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那年从零开始学习绘画,他放弃了安逸的工作,抛弃了妻子儿女,离开了他从小生活到大的英国,去了巴黎。在那里租了一间破旧,狭窄的'小屋,一个人孤独的学习绘画,后来他又离开的巴黎,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时常睡大街,时常好几天不吃东西,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来不曾抱怨生活,不曾放弃绘画。
说实话我很敬佩斯特里克兰那种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一切的勇气,就像电影《返老还童》里面说的那样:不管何时做你想做的事永远都不嫌晚,你可以改变,也可以不变,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我们可以做的很好,也可能很糟,我希望你能充分利用时间,希望你能看到令你吃惊的东西,希望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希望你遇到具有不同观点的人,希望你过上让你自豪的生活,如果你发现生活不如意,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
后来斯特里克兰德去了塔希提岛,那个与世隔绝,没有嘈杂的小岛上,在那里他安静的度过了他的余生,在那里他和一个女人结婚了,并且他们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在那里他成天专心于他的绘画,哪怕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他染上了恶疾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内心想要的世界,也抵达了他绘画的顶峰。而在他死后,他生前那些不被赏识的作品都一名扬整个法国,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了。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其实不仅仅是斯特里克兰德,还有一位叫阿伯拉罕的医生,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内心世界,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地去了一个船舶上当个职务相当低,工资也极其微薄的小医生,放弃了原本可以锦衣玉食,万人敬仰的生活。
“你后悔过吗?”
“从来没有。一分钟也没有后悔过。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希望这样活下去,直到我死。我生活得非常好。”这是阿伯拉罕医生的回答,他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即使无人理解,无人支持,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就和斯特里克兰德一样,无人理解,无人支持,无人欣赏,穷困潦倒,受尽讽刺嘲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你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放弃什么,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存在等价交换的条件,斯特里克兰德放弃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居无定所,辗转百折,经过无数个穷困潦倒的日子才抵达他绘画的顶峰,才找到他内心的世界;阿伯拉罕医生放弃了他事业的高峰,放弃了衣食无忧,荣华富贵的生活,才找到他内心所想的世界。
“拿你有的换你要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与事物,如果真的存在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一定是很廉价的吧,或者说那一定是被很多人给抛弃的吧。
斯特里克兰德是个脾气很糟、性格古怪的人,可同样他也是个很勇敢、很是个了不起的人,从他四十岁离开家开始,他从来不畏惧别人的碎语,也不在乎自己被人说成什么样,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斯特里克兰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对绘画的热爱,更多的应该是他对自己的内心的坚定。他从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的发生而质疑,放弃绘画。即使睡大街,好几天不吃饭,有人因他而死亡,被人嘲讽,咒骂,被人逼迫,身染恶疾他也依旧坚定如初。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题记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本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月亮代表的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六便士则代表现实生活。理想和现实就像是一对矛盾体,人们都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或许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坚定执着的追梦人。在作者毛姆笔下,却刻画出了这样一位清流般的主人公。他对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他尝试着用画笔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乐章,倾尽全力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上。现实社会中,在众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忙碌的时候,梦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不值一提。大多数人最后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最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迫于生活的苟且与无奈。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逐梦的路上总是少不了艰难险阻,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与能力去追逐梦想。如果有一天,当梦想照进现实时,请别忘了停下你匆忙的脚步来看看它。
其实月亮一直挂在高空,六便士一直躺在脚下,抬头仰望还是低头俯瞰,取决于你自己。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3
毛姆在中国的读者心目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来过中国的欧美作家,1909年到1910年期间,毛姆沿着长江流域一路旅行,写下游记若干,并以中国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面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说,但是因为作品本身带有的属性,展现了艺术攫人的力量,在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
简单来说,如果你要走上文艺之路,请先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书中文字的犀利,人性的洞察,艺术的表达已经被反复谈论了很多次,这一次,我们来谈谈有趣,八卦一下这本书相关人物。
毛姆和高更有没有交情?
虽然毛姆从来没有承认过,但是评论界一直公认《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书中毛姆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了他和这名天才画家的故事,虽然毛姆在多本小说中应用了这一手法,但结合到原型这一说法,我们不妨八卦一下毛姆和高更有没有可能是认识或者有交情的呢?
毛姆1874年出生,1965年去世,他的作品很多,足迹也遍布全世界,也曾经长期生活在巴黎,但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高更出生于1848年,去世于1903年,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19世纪70-90年代。毛姆写出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是在1897年,在此之前他只是英国一家医院的学生,而且毛姆真正在文艺圈声名鹊起是在1907年的几部戏剧;而1897年高更已经进入人生中的最后几年,在马克萨斯群岛上孤独地生活并于1903年去世。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两个人是没有任何交情的,甚至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在高更去世前,毛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
据说毛姆在周游南海群岛的时候,在塔希提岛上发现了高更画的窗板,从而产生了灵感,从而才创作出的《月亮和六便士》,但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传记,而且毛姆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原型是高更,因此这件事情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不是高更?
翻开高更的生平,对比《月亮和六便士》,会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和高更最大的几个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曾经做过股票经纪人,他们都在中年时辞去工作并与家庭决裂然后从事绘画,他们都去了塔希提以土著人的方式生活相当长的时间,他们都是生前穷困潦倒而在死后成为了伟大的画家。
但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首先国籍就不一样,思特里克兰德是英国人,辞职后才去了巴黎,但高更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思特里克兰德后来去了塔希提并且在那里重新结婚生子画画,到死也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再与外界联系,并从始至终保持着昂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更虽然在塔希提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他曾经带着在塔希提创作的画作回到巴黎办展,失败后重回塔希提,穷困潦倒下一度自杀,后来又去往马克萨斯群岛,并在那里去世。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在抛家弃子要去搞创作之前,似乎与文艺圈没有任何交集,也不热爱她妻子的那些文艺圈聚会,离家出走开始画画好像是突然间灵光一闪的样子,所以一度被家人怀疑是跟人私奔去了巴黎,就连毛姆也没有清楚地解释他这样做的动机,似乎仅仅是凭着艺术对于他灵魂深处的那种感召而依然走上这条道路。高更虽然做了类似的事情,但是就好理解许多,高更一开始就在做买画投资的交易,也是一名业余画家,混迹于印象派画家圈子,和毕沙罗的交情还不浅。在1883年辞职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之前,高更其实就已经小有名气,1876年他的一副作品还入选了巴黎沙龙,这可是相当高的认可了,所以高更最终决定辞职开始追求艺术,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逻辑。只不过印象派当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巴黎的著名画家也是一抓一大把,当画家基本就等同于生活没保障,应该是高更家人的极力反对导致了他与家庭的决裂。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性格异常怪癖,不爱跟人打交道,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不肯轻易给人看,更不拿出去卖,似乎创作只是为了最纯粹的对艺术的终极追求;但是高更不是这样,那个年代的画家全都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听说过很多不被当时的世人所认可的画家,但是他们都会努力地到处去推销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饿死,更何况他们还要喝酒喝咖啡泡妹子;高更也是如此,他的社会活动相当频繁,参加了印象派的几次画展,还办过个人画展,他一度是印象派的中坚人物,是梵高的崇拜对象,只不过后来他的个人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印象派正式决裂之后,他才陷入了作品无人问津的境地,孤独地踏上了塔希提。所以说高更的艺术人生有大气有大落,而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人生从来就没有起过。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4
当遍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还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就可以用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济人,一夜之间抛弃了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下,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与世隔绝。在临终前,他带着傲慢和不逊纵火烧了自己创作的一幅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描写了诸多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梓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纯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兰前,你必须了解高更,纵看高更,三十五岁毅然辞去了个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于绘画;一八九一年值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与斯特里克兰的命运有了几份相似之处。可以说: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无论在斯特里克兰还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对立。斯特里克兰即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这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高更作)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终极的灵魂追问。这幅画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说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问,最后被付之一炬,暗示着什么?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自身,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征……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震撼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
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六便士,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着。唯斯特里克兰,冷嘲热讽了一阵后,望向他心中的一轮明月……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5
前天就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到今天还觉得应该把读后感写下来。虽然我的阅读感想可能对别人来说,没有两便士的关系。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并不是很多人真正读过它。这是一个描写一位伟大画家如何处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师、叙述大师(读的是译本,不能评论作者的语言),亦真亦假的叙述,常常让你不知道读的到底是真是传记还是小说。
不得不说李继宏是很有功底的译者,译文流畅清晰,一点都读不出翻译的痕迹,深厚的中文功底让人不觉得这是在读一个外国人的故事。
最后说说strickland。因为读过《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贫苦和执着的生活深深打动。感动于莫奈对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惊诧于视力严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战巨幅作画。张嘉玮平和和有力的语言让人对入世、执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对于莫奈,同样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的艺术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说高更,再次感叹毛姆的叙述)却与世俗过于格格不入。抛弃妻子,置善意和爱情于不顾,最终躲入原始山林作画,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最终默默无闻地惨死。我上网了解了一下高更的画风,确实粗矿的画风确实独树一帜,不了解艺术而向往精致生活的人可能并不会太喜欢。
然而就是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类的艺术人生,才可以称之为“传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玩月亮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