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读后感

脑与数学读后感最新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解读和理解,在我的读后感中,我会讨论书中的象征主义元素和隐喻,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脑与数学读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脑与数学读后感最新7篇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1

这个寒假,我一直在看《奇妙的数学王国》一书。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篇很搞笑的文章——猪八戒斗鳄鱼精,就连妈妈看了也觉得我很像故事里的八戒,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猪八戒自告奋勇前去探路。他在过河时,被一只鳄鱼精打败了拖回了巢穴。猪八戒为了证明自己不笨,就让鳄鱼精来考他。鳄鱼精说:“我是长尾鳄鱼,我的尾巴的长度是头的三倍,身体只有尾巴的一半长,我的尾巴和身体加起来长13.5米,问我的头有多长?”猪八戒心里暗暗叫苦,但还是硬着头皮算起来:“我把你分成若干等份,头算一份,尾巴是头的3倍,尾巴就是3份,那身体只能占3/2份了,这样一来总长就是11/2份了。嗯,那样就能够算出来了。”说着,八戒报上了个算式:“鳄鱼头长=13.5*11/2=27/11(米)。”刚说完,八戒就听到悟空的声音:“八戒,算错了,13.5只是他的身体和尾巴的长度,不包括头长,就应是13.5*(3/2+3)=3(米)。”这时鳄鱼精说:“我的头有3米,你算错了!”说着就来吃8八戒,悟空突然出现,救出了八戒!

八戒真是一个小马虎。这么简单的题也会算错,还好有悟空救他,不然就成鳄鱼精的晚餐了。其实,我也是马大哈一个,经常算错,在不就是抄数字也会抄错,以至于我的正确率降低,老是不出好成绩,以后,我要改正这个“毛病”,使我的成绩更加优秀!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2

?马小跳玩数学》是杨红樱写的一套书,这套书告诉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种树、工人叔叔把玩具装箱子、摘桃子……里面都有数学。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生活中每个有关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如在马小跳回家必经路上种树也引出了数学题,大家计算隔5米种一棵树,一条路有100米,种多少棵?又如去爸爸玩具厂,把玩具分大小箱子如何分装,都是运用数学知识,马小跳通过认真观察,努力思索,在生活中不断运用数学知识在班里也成为了数学达人,就连班里以前的数学王子丁文涛也对他甘拜下风。

一致被大家认为是笨女孩的安琪儿,通过马小跳的帮助在数学方面也突飞猛进、进步神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也会向马小跳那样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3

当我拿到《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时,我马上给它另类的名字所吸引住了。“玩数学?”学数学不是很枯燥吗?它什么时候变得可以玩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

?马小跳玩数学》这是一本小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大家。在这本书里,主角就是我们可爱的马小跳等同学。马小跳从一名淘气包变身成为一名数学天才,而笨女孩安琪的数学也进步神速,读害得天才少年丁文涛也只能甘拜下风。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它们掌握了什么秘籍吗?因为它们懂得结合生活来学习数学,它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记得在学习路程应用题,我总给老师的什么相向而行、什么背向而弄得糊里糊涂?行走就行走了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方式?难道还要记得上天下海吗?慢慢地,我也懂得了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也掌握了解决的方法。但我从来没想到的,数学居然可以玩着学习。

读了《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学习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它让我知道,无论难题多大,只要你肯用心,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

数学,可以玩;语文,也可以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4

上学期,工作室主持人付广云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的书,我抱着好奇心购买并开始了阅读,可是刚读了两个章节大概40页左右,我接到了去焦作师专进行培训的任务,去的时候没有带这本书,但是在培训期间,有两位专家,王永春老师和朱国荣老师都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尤其是朱国荣老师,他当时做的示范课是《用字母表示数》他谈到他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来源于这本书中张奠宙教授的观点。王永春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张教授的封山之作,里面渗透了他的很多思想,让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一读。

培训结束回到学校后,我再一次拿起了这本书,静下心来,又从头开始仔细研读了一遍,发现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点的确大大高过了我们的视野,使像我这样的小学教师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不一样的小学数学。张奠宙教授用教授和专家的眼光帮我们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设计不合理的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有矛盾冲突的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关于用字母表示数张教授提到:“文字代表数”并非本质所在,本质在于文字可以和数以及其他符合进行运算。我们不知道字母x是多少,却可以参与运算了,这就是数学!

关于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我教学20年来一直是这样教的,一直未觉得有何不妥。张奠宙教授认为,在教科书上写“方程是含有字母的一种等式”是可以的,反过来,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都是方程”就不对了。“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不能当作严格的定义来看待,如果非要拿它当作基本出发点来判断是非,硬要人们承认x=1是方程之类,恐怕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折腾,不足为训。

方程概念的核心是要“求”未知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方程是为了让人去“解”的。张奠宙教授给方程下了如下替代性的定义:“方程是为了寻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等式关系。”这样的定义把方程的核心价值提出来了,即为了寻求未知数;接着告诉我们,方程乃是一种关系,其特征是“等式”,这种等式关系把未知数和已知数联系起来了,于是,人们借助这层关系找到了我们需要的未知数。实际上,方程思想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现实。为了结识一位未知先生,我们通过熟人作为中介进行介绍,借助这层关系得以认识这位不熟悉的先生,这在思想意境上和方程是想通的。

关于度量,王永春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一维、二维、三维图形,度量的本质是相同的,距离、面积、体积、角度的度量,都是找个单位1去量一个图形,然后确定这个图形单位的个数,就是图形的大小,度量的结果。如与平面图形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类比,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包含单位正方形的个数。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求一个立体图形含有多少个单位正方体(棱长为1的正方体)。

这一点和书中张教授的观点是一致的,长度、面积、体积都应该具备3个特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的性,正则性。长度的有限可加性,例如在教科书中用塑料尺测量课桌面的时候,由于尺短而课桌面长,因而要不重叠地量好几段才能完成,然后把几段长度加起来获得最后的结果。这蕴含有限可加性。其次测量过程隐含了长度的运动不变性。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两段能彼此重合的线段,虽然位置不同,但长度是一样的。课桌和尺子的移动,并不会带来长度的改变。再次,测量时要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这些单位就是规则,正则性。

面积的教学,其核心是如何测量图形的大小,即如何给平面上的封闭图形一个恰当的数,能满足以上3个条件。教科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回顾长度的测量过程将面积的测量过程与长度的测量过程进行类比,再次揭示测量的数学本质。对于不规则曲边图形面积的测量,使用的是细分面积单位的方法,这些就涉及到微积分的内容了,可以给学生渗透,但是只要求小学生估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最深刻的两个章节,其实里面的每一个章节都足够我们花很长的时间去研读去探究,我还未能全面了解,这本书我会继续读下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了解大师的想法从读懂他的著作开始。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5

它是中国作家杨红樱的佳作,也是一套专门为小学生编写的趣味科普读物。它让我在书中去发现大千世界的自然奇观,去探索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秘,去思考神秘的生命现象,去学习独立生活的小窍门。这套书一共分为春夏秋冬四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内容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我喜欢。

作者可真是别有用心啊,分为四卷的科普书,我读过后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科学知识,你心中想知道的问题,书中都能给你答案,知道了:人为什么不长尾巴;一吨铁重还是一吨木头重;月亮上的铁不生锈;近视是吃出来的;为什么电池一定要彻底放电……我来告诉你们一些吧!一吨铁重还是一吨木头重,你一定会回答:“一样重。”“错!”我来告诉你答案吧!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答案是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吨木头重。”}确切地说,在空气里重一吨的木头的真正重量,比在空气里重一吨的铁的真正重量要重哦!月亮上的铁不生锈,不可能吧!生活中的铁我知道都是会生锈的啊。从书里我了解到,原来,月球缺乏地球外围的'防护大气层,在受到太阳风冲击时,各种物质表层的氧均被带走,因此具有对氧的稳定“免疫性”,以致月亮上的铁被带到地球也能抗拒锈蚀。近视是吃出来的。

你们相信吗?现在的小朋友喜欢吃甜食,吃精细地食物过多,吃硬质地食物过少,吃粗粮太少,所以这些都是增加近视的原因哦!原来眼睛近视还有这么多原因啊!我很吃惊。读过《马小跳爱科学》让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科学真理。从小要学好知识,长大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6

寒假来临,我终于有很多时间可以好好享受阅读的饕餮盛宴。其中有一本《马小跳玩数学》的数学读本,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发生在马小跳身上关于数学的趣事。在这本书上,我见到了许多之前没有见过的题型,比如:盈亏问题、行程问题、质因数、公因数、公倍数、体积、表面积和棱的计算等。每次这些令人费解的题都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书里,使人如身在其中,不知不觉一个题就算了很长时间。不仅让我锻炼了思维,还让我乐在其中,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如书名所示,马小跳理所当然是这本书里的主角,里面的人物还有路曼曼、夏林果、丁文涛、毛超、张达、唐飞、杜真子、牛皮、小非洲、安琪儿等人,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征,马小跳古灵精怪,丁文涛聪明绝顶、夏林果乐于助人......其中我最欣赏的是马小跳这个人物。

马小跳非常讲义气,每次安琪儿因为不会做题或者错题而被留下时,马小跳总是会很热心的帮她解决难题。马小跳不但讲义气,而且生性聪明,每次别人特意给他出难题为难他时,他都能迎刃而解。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乐于分享。一次,他的妈妈给他买了很多巧克力,他把其中的大部分都分给了同学们。

数学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生活中不可或缺,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学,掌握方法,理清思路,计算准确,学好数学并不是件难事,反而充满了乐趣。读故事,做游戏,玩出数学好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实践这句话吧!

脑与数学读后感篇7

马小跳,他的数学很好,是数学小明星呢!马小跳玩数学是老师推荐的,非常好看。

?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红樱写的,里面讲述了马小跳在学习数学中的故事,十分有趣。

今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忽然,有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算了半天,也没有算出答案,没办法,我只好找哥哥帮助了。

这道题是这样说的:马小跳在玩套圈游戏,规定可以套3种小动物,小白兔,小熊,小狗。套中小白兔得9分,套中小熊得5分,套中小狗得2分。20分就可以换一个毛绒小玩具。马小跳一共套中10次,三种小动物都套中过,得了61分。问马小跳套中小白兔几次?

哥哥说:”他共套了10次,每种小动物都套中过,每种动物至少被套中一次,共得了61分。其中,在每种小动物各套中一次的三次*得了9+5+2=16次,而另外的7次,共得了61—16=45分。这7次中,不可能都套中小白兔,也不可能6次都套中小白兔,如果这样,得分就会超过45分,也不可能5次都套中小白兔,其他两种小动物各套中一次,再套5次小白兔,8次就61分了。那我们假设7次套中小白兔4次,就得38分,还差45—36=9分,还要套3次。如果一次套中小熊,得5分,2次套中小狗,的4分,这样套3次又得了9分,合起来正好共套了7次,得45分,所以一共套中小白兔5次。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听后恍然大悟,看来我以后还要多动脑筋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案最新5篇

大班的数学教案最新5篇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教案最新6篇

幼儿教案小班数学教案最新5篇

小学数学月工作计划最新5篇

数学教师总结个人总结最新5篇

四上数学工作计划最新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8篇

数学教研级工作计划最新8篇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最新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79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