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名著后有感而发写的,一本书读完后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可以通过读后感写出来,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朋友的酒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1
?漂亮朋友》还是初中买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是觉得乏味无趣,一点读不下去,但是高中再读一下子,觉得还不错,但是读了将近一半的时候觉得除了令人蹙眉的疑惑我还读不出别的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杜瓦特是一个在巴黎大街上浪荡的男子。他打扮得有点花哨,有点儿庸俗,有内而外透着那股难以忘却自己以前身为轻骑兵的高贵身份的劲头。因此总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对有魅力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并没有正因欲望而发奋图强,做个配得上自己需求的人,他不想怎样改变现状也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更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我不懂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虚”:虚伪和虚荣。
我感到很多人像他一样,例如生在有钱人家的小孩,家中破产,吃惯了山珍海味,就算在外面吃餐馆都觉得苦,一心想着满汉全席,和穷人家的小孩子追求的一个月一顿肉怎样比啊?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透过比较而产生的,但是在比较好的时候往往感受不到比较差的结果有多么恐怖,你丧失自信,甚至自尊自爱。不知道什么叫脚踏实地,一心想着完美的事物,根本不应对现实,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像杜瓦特一样,凭借自己仅剩的美貌和曾为上层认识的经历,伪装自己,虚伪之极。在穷困潦倒之时,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朋友,此刻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修改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在一个适宜的时刻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可能我看不起杜瓦特,可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生、追求感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
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十分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杜瓦特显然到达了目标,他“成功”了但是并没有成仁。
除了主人公,他身边的女生也让我难以捉摸。例如在杜洛华的情妇与妻子身上能够看出上流社会女生的感情的放纵与复杂,她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单调的生活,她们想要寻找刺激与放荡,想接触一些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与人物,想拥有一份让自己总远无法忘怀的出轨。要说他的情妇中最想获得寻求刺激生活的莫过于德?玛海勒,她虽已经身为人母但在她的身上仍然有寻求刺激的因素,而杜洛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她那份渴望的心。在读到德?玛海勒和杜洛华的感情时,我还以为杜洛华只是个吃软饭的,挣点钱便能生活的好点,对他的前景一点都不看好,也不明白情妇的情绪,如果被发现那岂不是连后半辈子都保证不了了呢。在40岁的时候选取冒险,是不是决定让生命的高潮在40岁时候再显然后一度下滑?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相比之下雷吉埃的遗孀、杜洛华的前妻玛德莱娜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女生。她没有正因弗雷吉埃的死、杜洛华的抛弃而放下自己的生存或做一些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情来,而是潇洒平静地离开。能够说她是个心不依附于男生身上的女生,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不为事所动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在她那里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联。
在她经历了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之后还依然能够再与哪个男生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她的才华自信令人羡慕但是冷漠的心令人恐慌。这样有潜质的女生在当今社会,也许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或许也能遇见让自己变成小女生的男生,一切都很好,我想可能是当时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出现吧!也很困惑。小说还没读完,并不是很感兴趣,不会满怀热情的阅读,但是总有点疑问想知道结果如何。想钻进这些个的心看个究竟。我想这种乐趣才是小说的感觉吧。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2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后,让我的心灵有了微微的震撼,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生活是一只奇妙的手,它往往摧毁幻想,有时却也能铸造永恒。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掌控,想要生活往好的方向发展就要去走正规,不断努力,一切自然都会有回报。
吾日三省吾身,会自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认清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你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时间,成就自己的事情。在书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观点是时间的积累,坚持每天完成一个自己的目标,时间久了就能积累成大成就。深信积累的力量最后会获得不可估量的成功。书中最后一点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就是我们要学会管理时间,有些人把一天过成了48个小时,有些人的一天却只有8个小时,为什么呢?因为珍惜时间的人和浪费时间的人不一样,有些人的一天会很丰富多彩,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有些人会浪费了一整天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来的。夕阳沉下的地方也是我们回味一整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只有管理好时间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目标,向前前进冲向美好的未来。
时间不会和任何人做朋友,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当你做错了事情想重来一次,时间也不会为你们倒流。有的人,活一辈子,就是一辈子。 有的人,同样活了一辈子,却相当于别人多活了好几辈子。我们要为自己争取丰富的人生,将原本一样长度的人生,活得更加有内容,有层次,有深度,有影响力,减少能为而无为的遗憾。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3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感觉特别新奇,一般来说都是和时间竞争、和时间赛跑、时间管理之类的书籍。可是,把时间当做朋友,还是第一次见,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下面是我个人的拙见:
先普及一下时间这个概念,在我心目中,时间就是岁月,就是生活,就是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困境时什么,是不是时间不够,还是不能自律,了解好之后就是要精确感知时间,自己对时间的把控要恰到好处,而把控最好的工具是:纸和笔。
假如说时间管理是每天的任务清单还有待完成的事项,那么感知时间就是认识它,并熟悉它,把时间做到细分化,精确化,减少不必要浪费,因为耗不起,谁也不想无缘无故冷冰冰对待一个朋友。
每个人都有心智,只是还不知道有没有开启,还不知道自己的心智是什么,甚至还是不了解心智到底是什么,一个人的“心智”是指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心智去了解身边的事物和世界。“心智”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阶段,自己每次获得一次进步之后,其实也是心智在升级和主动起作用。
怎么与时间做个好朋友,不是管理时间,然后再去做朋友,而是通过管理自己去和时间做朋友,也是走向自律的表现,给自己制定的任务,并用最好的工具记录下来,然后逐步实行。
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开启心智,本书的着重点都在心智的了解,心智的开启,心智的培养上,那认识心智之后,怎么开启,开启第一步就是要和时间握手言和,而不是敷衍时间,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践,你才有获得心智的力量的资本,这个资本是时间给你的。最好的心智培养是,打开书籍,认真的去看好书,了解书中的精华,书本是获得知识的直接来源,你心智的强大与否,刚好和你的知识和见识有很大的联系,不要觉得自己读完一本书就获得一股能量,那也只是觉得,因为你还没真正理解时间的本质。
你的心智会帮你渡过一些不必要的大坑,比如那些“成功学”,还有一些很励志的鸡汤,当你看的越多的时候,你的心智不自觉就会下降,因为你在这个时候已经对时间的认知免疫了。如果你的心智在你强大的知识下起作用,你就会有自己的思维,虽然不是那种批判性思维,但至少自己还会去思考,思考又是本书的一大重点,思考是表面,只有深入思考才能辅助你的心智成长,深入思考不是急于求成,是思维的总和,也就是综合性思维,凡事都有自己独当一面的看法,当热,这个独当一面不是你骄傲的资本,而是心智的强大,自己的自信。
本书的核心关键:把时间当做朋友,要知道心智的强大、深入思考、还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再学习。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4
同学们,战友们,你们能想象一个只有高中文化,几乎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在法国上流社会行驾自如吗?但是主人公杜洛华做到了,他仅用一只笨拙的钢笔就讨好了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最后挤进了第三共和国的统计集团。
初见杜洛华只是一个退伍士兵,将军梦不成,贫困潦倒,为一餐一饭发愁。但在费雷吉埃指引上记者之路后,命运就一步一步发生改变,主人公的本色也一点一点呈现。杜洛华依靠美丽的外表,不择手段的玩弄巴黎上流社会女性,玛德莱娜、德玛莱尔夫人、华尔特太太、苏珊娜,一个一个都是他步步高升的台阶。
玛德莱娜为他提供了生活保障,德玛莱尔夫人帮他事业立足,华尔特夫人让他大赚一笔,苏珊娜则让他虚荣心大获满足,登堂入室。
杜洛华外表堂堂,但内心狡黠、虚伪成性、卑劣无耻、野心勃勃,但也是一类草根的代表。他为了改变自己卑微的地位不择手段,上位巴结,不止是当今向往的飞黄腾达之路吗?不过有一点,他孝敬父母,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书中的四位女性,上流社会安稳富足让她们厌倦,他们寻找刺激和放荡,相接触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和任务,拥有一份自己无法忘怀的出轨,如玛德莱娜,一次次伤心,一次次被玩弄、欺骗,可又心甘情愿当杜洛华的情妇。
之后的德玛莱尔夫人被抛弃,华尔特夫人痛苦折磨,以及苏珊娜私奔离家,尽管结婚了可结局也不难推断。
这本书,并不是要批判某个人,而是反应社会现象,对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对人性的侵蚀、扭曲感到悲哀。作者对人性和世界观察入围,感受细致深刻,把巴黎的怪异的社会大杂烩呈现了出来。
延伸阅读:《漂亮朋友》是法国19世纪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它诞生在标志第三共和国历史特点的投机活动中最辉煌的时刻,堪称这一时期重大事件所孕育的杰作。“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小说的影响,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没有终止过”。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5
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小女孩,看的书有:故事书,脑筋急转弯,三国演义,昆虫记,爱的教育等。
不过我最喜欢《感恩朋友》里的盲人和瘸子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说:一天,上帝让一个盲人和一个瘸子与两个壮汉去打开成功之门,谁先打开上帝就会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两个壮汉瞟了一下盲人和瘸子,心想:“他们真是自不量力。”
接着壮汉拔腿就跑,盲人因为看不见而缓缓前进,瘸子虽然有明确目标却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而两个壮汉已经跑了很远,只能看见一点背影,经过了无数坎坷和磨难,盲人和瘸子达成了一项协议,两人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达成共识后盲人立刻背起瘸子,盲人成了瘸子的腿,瘸子成了盲人的眼,这样他们比以前快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但是两个壮汉临近了终点,看来盲人和瘸子是没有希望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壮汉突然停下来,狠狠地将另一个壮汉打倒在地上,自己又向前跑去。被打倒在地的壮汉又迅速爬了起来,跑上前去,一脚踢在对方的腿上。终于,两人厮打了起来,他们谁都不许对方先推开成功之门。
就在两个壮汉扭打在一起的时候,盲人和瘸子正向他们走来。两个壮汉因为互相阻扰,都没有注意到这些,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让对方先打开成功之门。盲人和瘸子因为互相帮助,很快的就走到了前面。在成功之门面前,盲人和瘸子没有互相抛弃,而是彼此示意了一下,共同推开了成功之门。上帝也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盲人睁开双眼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瘸子也能正常走路了。
这时两个壮汉后悔的说:“如果我们没有互相厮打,而是互相帮助,打开成功之门的就会是我们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有互相帮助才能使我们走向成功。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最近,我就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颇有感受。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由法国小女孩蒂皮从非洲旅游回到巴黎写的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舵鸟共舞,连我们认为很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讲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她体会到“动物复杂得很”,“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她认为“害怕没有出息”,“动物从来不凶恶,但比较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招致它的误解,就能与动物和平相处。她是一个爱护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人,不能容忍人类屠杀野生动物。
是啊!人类要爱护野生动物,不要抓捕野生动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爱护野生动物。相反,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捕杀濒危野生动物。
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的变化,许多动物从原来的几万只变成剩下寥寥无几甚至来绝。为了让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能够生存下去,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将那些濒危动物分成三级:一级为超濒危动物,二级为中等濒危动物,三级为较濒危动物。可那些不良商家竟不惜代价,把许多国家的濒危野生动物抓捕后卖给饭馆;有些人竟抱着“试一试,尝尝鲜”的心态吃起那些动物,加速了濒危动物的灭绝。我希望以上那些人能改正错误,保护动物,不再捕杀或食用濒危动物。
当然,也有不少爱护野生动物的人,如淘气包马小跳就是其中一个。他和同伴小非洲偶然遇到了有关在关黑熊,就秘密地用望远镜了解解救路线,报警请警察解救黑熊;还独自进入酒店大门,勇闯厨房,放出娃娃鱼等濒危动物等。从这些事件中可体现他是多么热爱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巨减,让大千世界少了不少色彩,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我呼吁人类:一是决不食用或捕捉野生濒危动物。二是尽量不食用野生动物。三是如发现身边的人要食用濒危动物的,要及时制止甚至报警。
让我们跟随小蒂皮和马小跳的脚步,一起爱护野生动物,一起保护野生动物,让世界充满了色彩。
朋友的酒的读后感篇7
困境
自己思考原本就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而教别人思考则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只有学生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醒悟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现实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个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然而“我要”的欲望从来不会消减,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没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情况更恶劣的时候,那欲望之火甚至可以烧掉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以至占用原本可以用于努力(或者投机)的时间,陷入死循环,无法挣脱。
“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管理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部分和相对困难部分。如果世上的任务是由简单的部分构成,全无困难之处,那么就没有人会遇到挫折或者遭受失败了。可现实明显并非如此。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一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巨大好处。
把任务落在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对我个人来讲,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并行)
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还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定时间预算。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30分钟仔细制定当天的时间预算
时间预算要留有空间放置意外事件和用于休息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根本无法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在目标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长期目标、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理想这东西往往太遥远,以至我们总是看不清楚。不过,看不清楚也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连看都看不清,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因为想了也没用。
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困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然而充满困惑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有多大,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为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而最初,在我们对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认为应该会带来改变得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人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得到结果,况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会失败,怕什么?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付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我们一生所做的事,大都是在试错,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或者物理学原理那样给出适普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尽管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
诸如投资消费之类的,“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再次强调,这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再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改变列表的项目。一旦这么做,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现自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列表中的某个或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
所以,如果有了什么新鲜的主意,不用放弃——那太可惜了——只需要启动另一个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它们记下来就好。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任务列表,专注在现在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你又有了新鲜的主意,如法炮制即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会影响当前任务的进度;另一方面,在当前任务完成之后,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一届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这些源于自己的新鲜主意,求之无计,做之欢喜。
我从来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觉得,一个人最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过这几的成功,而是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比项目的起点是南极,而终点在北极。但是,如果中途改变过方向,更极端的——经常改变方向,就怎样都无法到达终点,甚至可能返回起点。所以,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我并不能克服恐惧,而是仅仅做到了习惯恐惧,然而,就算是这种退而求其次的“习惯恐惧”,都需要努力和挣扎。努力的方法,就是在课前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我甚至为此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强迫症状——准备的内容必须多到实际讲课内容的2倍以上才能踏实。不过,这样的恐惧倒是成了我的动力,它使得我的很多课程和演讲最终有了多个版本。我还会再把这些版本分别演练很多次。这样的准备使我一旦进入状态,就肯定无所畏惧,也因为知道了结果,我可以做到在一开始的时候任凭恐惧陪伴。
为了将验收机制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笔和纸,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经过之前的讨论,我们已经不再选择去做那种脆弱而又不现实的“完美主义者”,所以我们也不会设置过高的标准(也就是去设置恰当的标准)。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没有标准显然是愚蠢的。而在任务(或子任务)完成时,拿出之前写下的标准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方式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专注。
从更高的层面上说,设计验收机制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哪怕你领导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你也必然向团队成员指派各种各样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设计验收机制,最终结果肯定会让你非常失望,因为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