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读后感,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鹤的诗词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1
这次爸爸让我看一本《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书,这本书里的诗词大部分我都会背诵。爸爸在书里给我挑选了四首诗词让我重点读,分别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唐朝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我看了很多遍,每个诗词都有它的特点,语言也很美,《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这一句对月亮的描写很形象。《独坐敬亭山》中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一句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敬亭山。《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描写了江南春天美丽的景色。这四首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因为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的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作者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变大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在这首诗中指出:我到现在还怀念楚霸王项羽,他宁可自杀,也不为了活命逃回江东老家去!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2
网上买书的时候,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这本书大多数都是赞美于丹老师的词语很美,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想来想去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对于书里面所提到的诗词几乎全然不知,甚至读书时候学过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为我觉得诗词对于我们现代人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其实我内心是向往诗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只因现在的社会,生活的梦想,工作的现实,让我们将这诗意埋藏了。这让我想到蒋勋老师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里面讲到的,当看到一片景象让我们很感动的时候,然而我们却没有言语来表达此刻心里的感受,那个时候我们是难过的,真的很难过。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3
拜读了这本书,心中有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老师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爱上了文字这样一种神奇而又让人着迷的东西。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老师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原来古人的艺术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不曾走远。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的学习生活。诗意如风潜于心,更如雨润心田。枯燥的学习生涯中,有了它,让我不再沉闷。它让我的生活洋溢着诗的情调,古色古香。
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离、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4
在读完这篇宋词后,感慨万千,眼泪竟从心里流了出来。这人世间多少生离死别在不同地方上演,古人用悲怆的声音向我们倾诉着千古哀思。
本人最爱苏轼诗词,还幻想过若能穿越古今去一睹真容,但这种念头自然是要打消的,八零后的我整日把胡思乱想当作每日必修课,却恍惚的在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曾留下自己满意的作品跟别人分享。我连自己把什么目标放在第一位都不清楚,更别谈怎样让人生活的精彩且更有价值。古人和今人有何不同,都逃不过一个情字纠缠,回头已不见深爱的人那熟悉的面孔,即使那人已在他的世界从此化作一缕星光,只能远远观望。我们都有不甘心的时候,那纠结的心情恨不得一次被深埋起来。我们会在最失意的时候想起那些曾给过自己安慰的人,那也许是给自己的伤痛用的一剂良药。苏东坡和爱妻离别时的痛楚世人都可体会,那是永别,而十年中那空荡荡的思念究竟能寄往何处,吟一曲千古离歌,饮一壶愁绪任往事纷飞。谁没有此生最难割舍的相思,也枉在这人世走一遭,多情人总能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句,让后人去体会和醒悟,那不是十年相思苦而是余生的难忘。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是否会觉得狂躁不安,或是满腹情愁却不能倾倒在这虚伪的人世,活的苦不堪言。我们在挣扎着,想咆哮,想痛哭,想狂笑,不知作何是好,最后不得不平静下来坦然接受这可恶的一切。人类存在于这世界有多久悲欢离愁就有多长,鬓如霜又怎样,梦里的你依然如往常,在泪眼朦胧中是那么清晰。有时会想放任自己尽管让脑子一片空白,糊涂度日算了,却又没法控制思想仍旧挂念他,想必会有许多人和我有同样感觉。
苏轼纵然才华盖世为官清廉也难逃奸臣迫害,两度被贬饱受离乡之痛,在人生大起大落的狂流中淘洗着灵魂,仍然以苦为乐坦然面对一切。很难想象这位以豪放著称而感情细腻的大才子是怎样承受的,而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却不同,稍受些委屈就大呼其不堪忍受的程度,真不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抵抗灾难的本能的退化。我们在坠入低谷时会想去做什么,任命运的摆布还是顽强的对抗,不畏惧一切或把一切看作如风一样,就随它去吧,没什么放不下的。
我很欣赏古代那些英雄豪杰如钢一般的气节,如水一般的柔情,不得不令人折服。就如同在严寒中还能从容绽放的梅花,散发着独有的芬芳令人醉在其中,任冰雪在看似柔弱的花瓣上层层覆盖……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5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20xx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不知道有多少人,年少时曾沉浸于纳兰容若凄美的爱情故事,或是被稼轩杜甫书写壮丽山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动容?我不知道。我只是可惜,随着电脑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中国经典古诗词却得不到重视。与其和同学们谈论电脑游戏,不如重新拿起带着墨香的纸质书本,唤醒心中的诗意。
我想,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背过诗吧。当时小小的自己,坐在母亲的膝上,大声的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望母亲,母亲的脸上满是笑意。于是自己更来了热情,一连把好几首诗都读完了,一直到背会为止。从那时开始,诗词的种子就埋在了每个人心里。
长大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诗只是为了应付。只知道考试,却不知道诗词有多美。散发着清香的古籍,被扔到了一旁置之不理;本来每个人都应该读的唐诗宋词三百首,如今却没有多少人再去读了。我痛惜,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古典文学如今却已经被人们遗忘!
古人曾经说过:诗者,天地之心。这是多么精辟的话语。每一首看似平常的诗词,我们都不知道诗人凝聚了多少心血,推敲了多少词句,满分作文网才酿成的精华,一直传诵到了现在。一句古文的形容: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足以证明诗词可以成为千古传唱。我不甘心诗词就这么被人们遗忘。
不会。随着几档诗词节目的热潮,诗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眼里。光阴把一切都洗得很淡薄,但诗词却会沉淀进我们每个人心里,人生自有诗意。正如秋水为姿,诗词为心。
每读一首诗,都好像经历了一段时光,刻骨铭心。从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我们似乎走进了别样的青春年华和悲痛;从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里,我们也感受到了苏轼亡妻的悲伤;从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里,我们感受到他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激动之情……诗词带给我们太多感受。
人间我本寻常客,一遇知音便不同因为诗词,我结识了许多和我同样爱好的朋友,也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因为诗词变得深沉,变得文雅。如果可以,我只想静静的坐在窗前,摆一张书案。有光就读诗,无光就做梦。我愿重温诗词给我带来的感动。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6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8篇《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鹤的诗词读后感篇7
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在高雅文学中,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是一本带我们领略诗意的书,品完全书,我不禁想起林语堂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我们对这个宗教的信仰,还在吗?一天之中,我们甚至来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变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伤的机缘,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诗意。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再一次触发这一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唤醒心中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
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诗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担当社会的使命。诗歌指引成材之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放松懈怠时,诗歌提醒我们珍惜光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灰心失落时,诗歌给我们俯视一切的气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妄自菲薄时,诗歌让我们保持一颗自信乐观的心。诗歌道出处世之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们初入社会,也需旁敲侧击摸索前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别人优先取得成功;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距离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语言道尽复杂的人性,含义隽永。诗歌阐释修身之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处逆境更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圆满难求,举重若轻才能省却无数烦恼。
在诗词中重温人间真情
今天,我们有几个人会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会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执著呢?有几个人会在乎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有一份交代?有几个人还会勇敢地面对斜阳去感伤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现代社会带来物质的极大满足后,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成荒漠,当亲情、友情、爱情缺乏心灵交流时,情感立刻不再温暖。让诗意回归到亲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时,因看到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摔盘离去……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诗意的情怀记录生活的乐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要处处用心,我们的家庭生活依旧可以兴味盎然,充满温情! 让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表达对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现代人看来,无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诗而已,可我们却分明读到了知己间最可贵的情谊。现代的人们已很难脱离物质表达友情,其实,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阳、柳丝、莺啼便都是无价的,若有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我们的相聚离别便不会那么单调了吧!让诗意弥漫在爱情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大好年光无人陪伴,该是多么寂寥;这首描写无忧少妇忽生闺怨的诗,正是对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反思。爱情固然需要物质,但并不需要奢华,爱情应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发方兴叹,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忧。
在诗词中体会审美意蕴
今天,生活在都市也有一种惆怅,我们离山很远,离水很远,我们去山水之间,只是作为休闲度假,是一种奢侈的享乐。但是,我们本来是从山水中来的,斜阳、清风、明月、山林,这一切本身都是无价的,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在生活的忙碌间隙,让我们拾起一份闲适心情,在诗歌中体会别样的美。
诗歌教我们领略自然之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心随景动的愁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壮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衰败萧瑟的悲凉,古人用诗词记录音响、画面、感受相交织的一刻,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现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业噪音掩盖了动物之鸣,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已不是随处可得的机会。然而,就像书中所说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的到。记得有日,开车路过十里芳径,蠡湖一片开阔,残霞落于天际,游人三三两两,这一瞬的美景让我顿时忘却了一天的疲累,这便是诗意的作用吧!诗歌教我们领会含蓄之美。在口水歌铺天盖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时代,大众早已习惯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伤心,诉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凉;多少句我好郁闷,叹不尽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多少句我想你,抵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诗歌传递出一种永恒的古典美,历久弥新,耐人回味。我们固然要追赶现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请不要遗忘岁月积淀下的温尔儒雅。
诗歌是生命深处潜藏着的节奏和韵律,就让唐诗的盛世华章,宋词的浅吟低唱,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给自己一个和灵魂对话的空间。就像于丹书中所说,把自己交付给诗歌,循着美丽诗意,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在诗歌里完成生命的成长!(无锡市统计局 周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凤凰的读后感7篇
★ 对雨果读后感7篇
★ 奇游记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