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材料,优秀教案的编写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笑》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合作设计和建造一座桥,同时需要考虑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 状、结构等因素。
2、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3、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难点: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桥。 教学准备
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双面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
它薄不薄?(薄)
你们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报纸,今天我们就要利用它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比赛造一座桥呢!
二、讲解设计要考虑问题
1、明确任务
师:各位桥梁设计师们,为了赢得比赛,我们先来认真地看看比赛规则: ①每组所用的材料为一张报纸。(当然,我们可以使用剪刀、尺子、双面胶等工 具。)
②所建的桥长为30厘米,宽为10厘米。不需要桥墩。(注意我们所造的桥长度 和宽度是有要求的,待会儿老师把你们的桥架在这两叠书上,然后在桥的各个部 分放钩码来测定它的稳定性。)
③比赛将评出美观奖、省料奖和最佳作品奖。(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 报纸,这个省料奖看的就是哪组所用的透明胶或双面胶最少。最佳作品奖就是集 各个优点于一身。)
2、交流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师:我们知道,一张纸不做任何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很差的。谁能利用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怎样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如:把纸折成瓦楞形;可以把纸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管;把纸弯成拱形的。)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是想通过增加它的厚度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3、交流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
(1)师:我们说,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那各式各样的桥会带给我们无限的灵感。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桥。(出示:直板桥、拱桥、钢索桥)
(2)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为什么?注意要考虑到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报纸。
(3)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为什么?
三、画设计简图
师:现在来画画你们的设计图,在作业本的19页,这里还要求我们写说明,这个说明写的就是你们小组是如何增强桥的稳定性?如你们使用了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你们怎样改变纸的形状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四、动手制作
1、师:你们的设计图都画好了吗?老师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你们的作品,并给你们的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时间一到,请各个小组将你们的作品放到讲台进行参展。老师把比赛规则也打在屏幕上了。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上来领取报纸。
2、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全班汇报交流
1、逐一测试承重能力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小组的作品,你们给这座桥取了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测
测它的稳定性。(放钩码)
2、师:刚刚哪个小组设计的桥最稳?你们派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的?
3、师:请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获得美观奖的小组为哪一组?
老师看看,哪个小组所用的材料最省?
六、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当了一回桥梁设计师。这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 想吗?
(设计和建造一座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特、 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虽然这节课我们造的桥还不是很牢固。但是老师看到了大家的积极思考和团 结合作,这是我们科学课上难能可贵的。说不定,将来在我们班就会出现一位桥 梁专家呢!
《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
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评与思:口语交际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话题二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加之本单元学习完以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心,所以也有话可讲。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快速把握别人说话的重点,能随机应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评与思: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很重要,对于学生想象的内容,师生要进行适当的'评议,是否与图片报道相符,是否符合鸭子生活习性,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以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够更合理。在选择要详写的情节时,注意让学生明白与中心有关的详写,无关的略写。]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语
[评与思:评改作文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方面的体现。本次评改的重点是习作的想象角度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是否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具体要求进行评改,除了示范评改外,还应加强巡视,发现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的自评、互评落到实处。]
《笑》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要点,80%的学生能完成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脚背正面踢球练习,发展速度、协调、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勇敢、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助跑、击球部位
?难点】
击球时机与上下肢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你说我猜”抱团游戏
方法:所有学生以教师为圆心围成一个圆进行慢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字数进行抱团,如教师提问“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学生回答“北京”。学生根据回答答案字数进行两人抱团。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导入
我会以提问进行导。“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谁?为什么?”,导入本节课内容:脚背正面踢球。
2.示范
教师进行正面与侧面示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3.讲解
动作要点:
直线助跑,支撑脚位于球侧,脚尖朝向出球方向,踢球腿膝盖位于足球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用脚背正面击球后中部,击球后做随前动作。
4.练习
(1)原地口令模仿练习
组织形式:学生以四列横队体操队形站好,教师一口令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纠错:个别学生出现随前动作不充分,教师在以口头提醒的方式进行帮助。
(2)两人一组踢地滚球练习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利用脚背正面踢球技术传球,传出的球经过跨栏架下部进行传球。
(3)两人一组踢高空球练习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利用脚背正面踢球技术传球,传出的球经过跨栏架上部进行传球。
纠错:击球部位不准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人踩球一人踢固定球练习。
(4)多人不定向传球练习。
组织形式:学生以同质分组的形式,围成一个圆进行不定向传球。
纠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以口头提醒的方式进行帮助。
(5)纠错: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会出现击球部位不准确,上下肢不协调,随前动作不充分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以示范和口头提醒的形式帮助学生改进。
4.检验—游戏展示
(1)游戏:“z”字型传球接力。
游戏方法:全体学生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进行“z”字型传球接力。
(2)评价:表扬获胜小组,鼓励其他小组,并让获胜小组分享胜利经验,互相学习。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足球场地一块、录音机1台、磁带、足球若干、跨栏架若干。
五、?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知道梯形的基本特征。
2、能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
认识梯形,知道梯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在各种图像中找到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梯形若干,各种几何图形若干,画有各种图形的“小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导入(出示ppt)
(1)师: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住着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座房子是怎么样的。
(2)师:房子是由很多几何图形组成的,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都有什么图形组成的。(梯形的屋顶、长方形的身子、圆形的窗户、长方形的大门、正方形的小门)
2、辨别长方形和梯形
师: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底下的小盒子放到腿上。我说什么图形你就拿出什么图形,看谁拿的又快又准确。(长方形、梯形)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梯形
(1)师:好,现在请你把梯形拿在手上,把其他图形放到盒子了,藏到凳子下面。
(2)师:老师也拿出一个梯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梯形是怎么样的。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梯形和长方形比一比是怎么样的。(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左右两条边也是平平的。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梯形上下两边是平平的但是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斜的)
(4)请小朋友将手中的梯形藏到凳子下面的盒子里。
2、从各种图形中辨别梯形(出示ppt)
(1)师:小兔子呀可爱护自己的房子了,他呀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种了一盆漂亮的花。还在草坪上立了一个爱护环境的牌子,优美的环境还吸引来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的周围还有没有梯形了。(花盆、牌子、蝴蝶的翅膀、屋顶)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检验找的正不正确。画面中一共有几个梯形(一共有5个梯形)
3、梯形变变
(1)师:现在有几个梯形,(有两个梯形)现在老师要给梯形变变魔术了,请你看仔细了(教师ppt中的梯形拉伸、压缩、旋转,让小朋友说一说还是不是梯形——是梯形)。它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斜斜的,所以还是梯形。
(2)师:现在请将凳子底下的梯形拿在手上,你给梯形也变变魔术。(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梯形360度旋转,梯形还是梯形)
(3)教师总结:不管梯形变大还是变小,正着放还是反着放,旋转多少圈,梯形还是梯形。
4、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1)师:小兔子可喜欢几何图形了,他呀想在自己的家门口修一条几何图形的小路,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的设计图稿。图稿中都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2)师:小兔子说了,今天咱们只铺梯形的砖,你们愿意来帮助他吗?
(3)师:请你将凳子底下的小盒子拿出来,你的盒子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可是今天小兔子交给咱们的任务是什么?——铺梯形。现在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部分
1、检查任务
(1)师:请三位小朋友上来检查一下咱们的任务完成的正不正确,有没有铺错的或是漏掉的。
(2)老师指着每一个梯形和幼儿一起说一遍梯形。
2、去郊游
师:小路已经铺好了,你们想不想上去走一走呢?
师:咱们走的时候每一脚都要踩到梯形上面,踩着梯形去郊游。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次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新课程标准指出:这一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活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使孩子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此设计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设计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梯形教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和讨论,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以幼儿冯韵为例,不断变换位置还是不是冯韵来引导幼儿感知梯形无论如何变化位置都还是梯形来训练幼儿的空间思维.最后通过操作游戏找一找梯形,找到后给梯形涂上漂亮的颜色;拿涂好颜色的梯形给通往小兔子家的路上铺梯形;最后再走一走铺上梯形的小路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不足的地方,那副大的挂图中的"房子"应该把比例再放大一些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教师的语态可以再温和亲切一些,再放开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能够发挥幼儿参与性、操作性较高的课程,将观念性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
《笑》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笑》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学会思考。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操作材料:饮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纸张。
3、核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夏天到了,我们户外活动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这里有只乌鸦啊,也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课件,按向下按钮: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到处找水喝。)(继续按向下按钮: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
3、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4、小组讨论后幼儿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有……有……这些办法都是你们动脑筋想出来的。
①那么这些办法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办法最好的?(教师把幼儿讨论出来的材料摆放于幼儿面前)除了刚才小朋友讲的这几样东西,老师还准备了另外几样东西,看!
②你们觉得用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吗?这些可都是你们说的,到底行不行我觉得我们得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
师小结:看来遇到困难光动脑筋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对不对。
6、教师:乌鸦也想到了几种办法,它和我们想到的办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按向下按钮,让幼儿看看乌鸦的办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让幼儿再看一遍《新乌鸦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钮)
8、教师:你们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学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9、活动延伸(教师出示核桃)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这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看!可是我发现了个问题,这核桃该怎么吃呀?那我们现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动动脑筋,把这个核桃吃掉。(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常常需要我们动脑筋来解决,而对于幼儿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让他们认识到动脑筋和自己动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让他们的活动中体会到这点呢?我采用了课件这种直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大家解决。在大家的讨论和操作中得出这一结论。由于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语言方面,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幼儿自由讲述的时间比较的多。但是就发现我在活动开始谈话中显得比较的罗嗦,对幼儿来说也无多大意义。
由于本次活动在教具上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时显得不简便,听课教师建议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幼儿来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统计。把这节偏向于语言的活动改为语言和科学的综合活动,使它能更好的体现活动目标。
在第二次看完课件时,我提出的问题“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幼儿还是把自己当成乌鸦的角色来回答,而且内容都里不开喝水这一问题。在我多次的引导他们要联系到我们生活当中时,幼儿的思维才打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我要进行改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我笑作文优质7篇
★ 笑英文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