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们需要学会制定合理规范的教案,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后赤壁赋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后赤壁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一样而把握词的资料。
2、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轼也当是醉后书真意了。从这幅作品中,从词句的线条中,我们又能品出怎样的人生滋味呢?品书法我们是外行,那我们就从词句中细细口味。
2、朗读全词,交流预习作业
布置的预习作业为:在自习的基础上评点《念奴娇》,要求局部评点一条,整体评点一条。可提出自我的疑问。
二、在学生的作业情景中找出切入点,讨论学习《念奴娇》
1、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即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场景的描述,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其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开篇雄奇,有横空出世之感。
大处落笔,转而具体化—
2、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来源,东坡本是借山川。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明白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3、讨论: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另一版本)
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
4、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
发现问题:一时多少豪杰?—引出遥想公瑾当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化为周郎
苏轼给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还是风流人物?
讨论:据下阙资料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与初嫁的用词差别。
强虏与樯橹的用词差别。
豪杰与风流人物的用词差别
师点拨:
强虏突出敌军的强大,樯橹让人联想到曹操的水军,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诗词情境的营造,而强虏灰飞烟灭似乎太直白了,少了点儿韵味和美感。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强抗弱的战争,如若战败,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雄—英勇顽强、刚毅果决,一种豪气,一种气概。三国时豪杰多的很,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说,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非初嫁,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苏轼那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我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认为,所谓风流人物,不仅仅要有侠骨,并且要有柔肠。
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述+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一、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
二、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三、早发华发
四、一时多少豪杰
5、苏轼应对如此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怎能不生发感慨呢?齐读词最终二句。
讨论:
人间如梦
人生如梦(另一版本)
你更倾向哪一个,你从中体味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点拨:人间如梦,更着眼于对社会世事的慨叹,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
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想要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但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与其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理解)
苏轼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冲撞。
三、小结全词,观苏轼草书《念奴娇》诵读全词。
写景—赤壁
怀古—周瑜
抒情—叹人间似梦
诵明月如歌
四、课堂拓展
与《赤壁赋》进行资料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情感。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静之景—产生生命渺小之感
写景
?念》:雄伟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赤》:曹操—一代袅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怀古
?念》: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如梦
?赤》: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抒情
?念》: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可有不一样理解)
五、文本—专题内涵的点拨
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历史的脚印,去品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等文章。在历史的回声中与作者一齐或反观自身,或讽谏现实,或展望未
后赤壁赋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学习过程:
一、介绍苏轼导入新课: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多文化,不仅是文学巨子。他那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那份永远不灭的诙谐,正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不停地遭贬、在这过程中,有一次遭贬对他的一生极为重要,这次遭贬形成了他旷达的胸襟、虽经历磨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这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二年,他写诗讽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终他以“文字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闲职,此时苏轼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内心极为郁闷。闲暇游赤壁古战场怀想古英雄抒发个人感慨。
(印发苏轼生平、艺术成就,周瑜及赤壁之战)
二、师配乐范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
找两名学生朗读读,师点评。
全体齐读
三、大家一起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到赤壁怀古英雄发个人感慨。
师:词从章法上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也就是所见、所感、板书)
1、大家看上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赤壁见到了什么景物)
生回答:所见长江
赤壁
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a、描述长江的句子,让学生齐读。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找两位同学描绘意境:
c、师重述:滚滚长江浩荡东流,掀起的滔天巨浪无休无止,淘尽无数英雄豪杰。
3、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
气势恢宏、意境壮阔
长江具有怎样的特点?长江之壮阔
4、这句话暗含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生回答:
历史的车轮流转千年,英雄豪杰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表达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向往。
5、到赤壁怀古就要找寻古代英雄遗迹,找到了没有?
生:找到了。
6、旧营垒西边,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国时期周郎作战的赤壁,展现在作者面前的赤壁是怎样的?生回答:
?二】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a、找两位同学描绘意境:
b、师描述: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c、给你这样的感受?生回答:
将我们带入一种奔马轰雷、惊人动魄的奇险境界,概括赤壁景物特点:雄奇险峻。
赤壁之雄奇
师:如此壮烈之山河,如此锦绣之江山,怎能不产生并吸引无数英雄?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骑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计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英雄中,苏轼最向往崇拜的是谁?周瑜,下阕塑造周瑜怎样形象?学生齐读相关语句。
7、写周瑜为何插入“小乔初嫁了”?生回答:
小乔:乔玄之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周瑜: 24岁封建威中郎将
34岁指挥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说明周瑜:年轻有为,功业有成,用小乔(美女)衬周瑜(英雄)更显得周瑜春风得意。如此仕途得意,婚姻美满的青年大都督的确是“英气逼人,意气风发。”
8、重头戏在后面,描述了什么场面?(赤壁之战)生齐答:
?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述场面(找2名同学):
师重述: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儒雅,神态极为悠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了。说说笑笑之间,敌方八十万大军,连同无数船只,烧成一片火海,顷刻间变为灰烬消失在浩瀚的长江之中。如此指挥若定,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9、苏轼这样歌颂周瑜,用意何在?生回答:
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那样能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因此他立即由彼及此想到自己,齐读最后两句,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应笑自己的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多愁善感即敏感,想的多。
他想到了什么?生回答:
周瑜:24岁中郎将
34岁指挥赤壁之战
而自己此时已47岁被贬黄州
一直想建立功业但报国无门
年华已老,功业未成,壮志未酬
不禁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10、探讨尾句含消极成分但能否掩盖全词豪壮基调?生讨论后回答:
a、历经挫折,产生此感可以理解
b、“人生如梦”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一切不如意都会成为过去不必太在意。
c、“人生如梦”并未想去及时行乐,只是把一腔愁情倾诉给月亮,以酒酬月。
因此不能掩盖全词豪壮情调。
四、板书:
长江之壮阔
所见
豪壮赤壁之雄奇
周瑜:年轻有为、功业有成、春风得意。
所想
苏轼:年华已老、功业未成、壮志未酬。
五、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深切体会豪放词的韵味。
六、当堂背诵此词,并检查。
后赤壁赋教案篇3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后赤壁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二、范读正音
⑴名家范读
⑵根据诵读指导和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本词是豪放派开山力作意境壮阔气势宏大,赤壁奇景部分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奔腾,怀念英雄人物部分应读得慷慨激昂,最后的感慨抒怀应读得洒脱旷达。)
三、研读课文,把握全词内容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为何用“风流人物”而不写成“英雄人物”?
明确:(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风流人物”是指武胆柔肠文韬武略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
4、“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5、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学生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6、词人这里“小乔初嫁了”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其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小乔之姐大乔系孙策之妻,故周瑜能取得孙权绝对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_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_,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四、拓展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五、布置作业:
苏轼,我想对你说------
后赤壁赋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位旷世奇才的佳作——《赤壁赋》。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四):具体方式:学生把在课前预习整理的材料进行交流。
首先交流实词和虚词,把它们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在校教师及时作判断,给出正确的答案。(实词和虚词略)。
接着交流词类活用情况:
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状语;东望武昌
接着交流句式:
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字词和句式特点,全面解决文章的边面意思。
(五):全面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景?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教师点拨: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
第二段思考:(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明确: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学习第三段
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六)讨论话题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七)总结: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八):板书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游景乐(以景动人)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水月”歌情悲(以情感人)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问理喜(以理警人)
后赤壁赋教案篇6
教学内容和步骤
提示作品,导入新课。
一、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写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史上称为苏辛词派,他们的词大多表现出豪放的风格。继续提示:
二、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三、这两首词除风格相近,还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以怀古为题。怀古之作,大多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看看这两首词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我们先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指导预习:
一、a.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b.补充注音:瑾樯
二、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思考问题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研习新课
一、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庭,被捕入狱,贬为典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二、教师范读
三、讲读上片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三、讲读下片
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潮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五、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布置练习
1.完成课文思考练习一、三。
2.背诵这首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长征赋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