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推荐8篇

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备课的框架和蓝图,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以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推荐8篇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幼儿对生活中的“0”,已经有了广泛地接触,对“0”也具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幼儿对“0”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依据《纲要》和课改新的精神,围绕市级《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师幼互动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此教学活动选择的内容极具生活化,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实物,意在扩展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使之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获得直接的数学的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2、教具、学具:3个罐子(内装有硬币、图片)、数字0—6卡片4套;直尺、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手机模型手机、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图片和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温故蕴新,复习《拍手歌》

1、以玩游戏的形式复习拍手歌。

师请幼儿各找到一个好朋友玩《拍手歌》游戏,提示幼儿《拍手歌》念到“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荡悠悠”即好。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展示课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过程。

猴妈妈为小猴准备什么食物?(桃子)

(1)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桃子)

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2表示)出示数字“2”。

(2)小猴肚子饿了,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盘里还剩1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表示)出示数字“1”。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幼共同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图形实物。

物质准备:贴有‘各种图形’的展板、教学课件、人手一份圆形与椭圆形卡片、一根小吸管、夹板。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我们来到图形王国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

二、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图形?(椭圆形)它像什么?

我们还请来了它的好朋友圆形,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通过操作比较,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2、通过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发现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

(1)师:我们用吸管测量椭圆形和圆形的红色折痕和黑色折痕,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出测量要求:先测量圆形的红线和黑线,再测量椭圆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操作后提问:你在测量圆形和椭圆形折痕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都是一样长;

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一条折痕长、一条折痕短)。

总结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圆圆扁扁的'。

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巩固椭圆形的特征。

1、从课件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小红家里也藏着很多像椭圆形的物体,我们来找找!

2、从各种生活实物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找找桌面上“哪个东西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找到后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一说。

师:我们到教室外面继续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数学区:找椭圆形(提供几何圆形装饰卡,让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美工区:椭圆形添画(提供椭圆形的基本图案,让幼儿自由添画)

益智区:图形棋(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熟悉各种图形)

2、家庭活动: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像椭圆形的物品。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3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理解数字8的`实际意义。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课件,认识数字8,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1)第一关:说说8

师:请你说说8像什么,说出三个才能过关哦。

(2)第二关:连连看

(3)第三关:找8

师:图片上是8就拍一下手,不是8就不拍手。

5、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字城堡玩一玩吧。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6

这个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和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

新课程标准指出:这一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使孩子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为陈老师通过各种有效、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陈老师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初步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1、宝宝们,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图形了吗?等一下选一个图形然后坐到座位上。

2、让幼儿自选一个图形,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分析:孩子进入教室之前,陈老师就把很多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随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让幼儿不受约束地去拿一个,然后她又请幼儿手里都是一样的图形拿上来贴在了黑板上,一直从三角形、长方形到正方形,这一步起到了巩固复习的作用。

最后发现一个小朋友的手里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过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1、这是什么图形?请幼儿说说梯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直角、等腰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分析:这里陈老师又分了两大块。第一块是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梯形的特点,她是这样引导的“梯形有几条边?一起数一数。看看上、下两条边事怎样的?总结出一共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另外两条边是不平行的。这里教师还用手势做了平行的样子。

第二块在第一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等腰和直角梯形,在认识等腰梯形的时候她将梯形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两条边可以完全重叠起来,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得出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在认识直角梯形的时候,我认为陈老师也是很有创意的,她先出示直角梯形,然后让幼儿说说它是什么图形,这里她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来套,是两条边平行的,有四条边,得出是梯形。然后再直接拿一个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导幼儿发现一个角是直角,得出这是直角梯形。

(三) 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page_break]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一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1、幼儿找梯形,集体进行检查分析。

2、请幼儿对找到的梯形进行分析,并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梯形。、

分析: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也是陈老师这个活动的一个亮点,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也要求我们将幼儿的活动组织得游戏化,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机器人也是幼儿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陈老师将机器人画成由很多图形组成的,这样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孩子就好像在游戏一样,活动兴趣非常地浓厚。不过陈老师这个活动的第二个步骤就认识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认为在这步环节里当幼儿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时教师应该做一下点明,事幼儿能够加深对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认识。

(四)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

分析:先前机器人的这一步是集体操作,而这一环节就是个别操作了,给每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也是数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孩子们作业的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掌握对梯形的认识,作业情况较好。

案例反思: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这也是陈老师这个数学活动的一个亮点,从一开始活动的气氛就很轻松,没有一板一眼的上课形式,而是将游戏真正融入到了活动中,一下子就几分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认识了梯形。

2、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陈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从认识梯形 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然后再是各种图形的混合体,最后是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作业,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3、创设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遇到困难,都是大人及时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也不会主动克服困难,要是让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后,就会有种从没有过的快感,从心底里得到满足。为此,陈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设置一定难度,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才能跨越过去,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她运用机器人来让幼儿寻找梯形,其实这一步是比较难的,因为奇迹人身上有那么多的梯形,幼儿容易混淆。还有一点在机器人头部这个梯形上缺了一点点的线没有连接起来,就是要让幼儿发现没有围起来的不是梯形。她还请幼儿上来给它变变,使这个图形变成梯形。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比较有难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7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规律

2.半圆形拼图,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藏宝图

1.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教室里藏着许多的宝贝,如果你们要想找到这些宝贝呢,必须先找到藏宝图,

你们想不想找一找藏宝图呢?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半圆形的藏宝图。

教师:小朋友找到的藏宝图能看出藏宝的地方吗?为什么?

(原来圆形的图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思考想出探宝办法

教师:请小朋友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藏宝图变成完整的图呢?

引导幼儿想出办法: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感知半圆形

给每位幼儿一张圆纸,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

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1.趣味练习

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2.依次出示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拼图活动。

1.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

2.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中班数学认识1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在操作目测等过程中,正确感知8以内数量,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新经验:

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幼儿已有经验认识数字“8”是在幼儿认识“8”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物形象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小动物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8”,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

认识数字8,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难点: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ppt原活动方案调整理由

新活动方案、环节解读

一、引入:设计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蝴蝶,蝴蝶来我们班做客了,数数看一共来了几只蝴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出示数字。

2、这些蝴蝶飞来干什么呀?是的,是来找小花玩的,那我们帮蝴蝶数一数红色的小花有几朵。

3、树下还有什么?(蘑菇)蘑菇有几个呢?(8个)①通过观察法、提问法、操作法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数字8

1、蘑菇、蝴蝶、红花都是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8像什么呢?集体认读8。

讨论8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所有数量是8的东西都可以用8来表示。通过讲解法、观察法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达成重点目标。

三、进一步认识数字8

1、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分别有几只,谁一起来数一数。

2、游戏“开花”请幼儿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字自由组合相应的人数。通过游戏法、点数,巩固对数字8的认识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活动我以黑猫警长招警员抓老鼠的情境贯穿整节活动。本活动中我将重点定位在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难点定在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制作了很多好玩的操作学具,设置了对“白猫警士”的考验,每一关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这些对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同时,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认识1到100的数字教案8篇

1的认识教案认识数字7篇

认识图形1教案通用7篇

大班认识1—10的序数教案6篇

认识数字1到5的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1和许多教案5篇

认识数字1??100大班教案6篇

认识1到100的数字教案优质5篇

一年级1到10的认识教案模板6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1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