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以及生活的阅历的,心得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记录的文字,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理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课心得体会篇1
根据当前教育环境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0xx年12月11日,教育部对原有《纲要》进行了修订,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指导、协调发展,以及“四个结合”基本原则——科学性与时效性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该指导纲要主要陈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通过该纲要的学习,我充分意识到了当前学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为一个老师尤其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加大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和关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培养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虽然,国家各大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建立心理咨询室,全方位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但是,毕竟,心理学的知识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师都接受过正规的心理辅导培训的,另外就是心理咨询室,虽然各学校都有设置,但实事求是的说,一方面是普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配置都比较简陋,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普遍认识不够到位,缺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勇气,有了心理上的问题,连主动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学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主动自觉地遵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虑当前的中学教育环境,还是普遍讲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第一标准,学校自然还是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们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有的老师发现学生课堂有异常行为,无非就是两种处理方式,要么作为课堂捣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为违纪情况处理,要么以扰乱课堂秩序为由直接训斥学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固然也有不定时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是由于场地、经费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毕竟很少,而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参加,群体活动,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综合来看,真正能够为学生心理发展挑起重担的责任还要落到班主任肩上,还要落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可行最有意义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班会的组织和开展,班主任在班会组织中积极开展心理教育课,合理加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团队建设、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团队游戏、心理情景剧,等等,将空泛的心理教育化为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真实感受,自我内化提升的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教育,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是深刻深远的。
心理课心得体会篇2
青少年咨询师与成年人的咨询师有所不同,不仅要有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高超的咨询技能,更应具备独特的人格特质。笔者从事辅导工作多年,在学校咨询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一些珍贵的道理,写出来供大家研凿。
首先,青少年咨询师的人格应当是高尚无私的。这是咨询师人格中首要的品质。自私,心胸狭隘的人是不能充当未成年人的辅导老师的。在我们公道中学开展咨询活动时,我们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再三斟酌,从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久经考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选聘具有一定资质的人担任本校的咨询师。这一做法,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咨询师人格的重视。因为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这方面工作是无价的,无法用数字数量来测算、衡量,基本上属于无私奉献,疏导的效果也不宜到处张扬,咨询师们总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具备这样的高尚情怀与无私人格的人,才能是学生人格健康发育的楷模,也只有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塑造起未成年人高尚无私的人格。
咨询师高尚无私的人格对顺利展开咨询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因为在咨询关系形成与建立的过程中,面对来访求助的学生,咨询师需要更多耐心倾听、支持求助者,以毫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渴望得到温暖和关爱的幼小心灵提供无私的援助。象春风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象阳光,无私地释放光和热,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生机万物提供能量。
第二,青少年咨询师的人格应当具有温暖的母性。母性,意味着什么,母性意味着真诚的爱,意味着不计个人的恩怨得失,意味着无私奉献,也意味着给需要救助的孩子提供尽其所能的帮助。母性,女教师担任这一角色,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好的男教师在担任咨询师时同样可以具备。在来咨询室的孩子心目中,有意无意地把面前的老师视为“母亲”,在他们精神上、心灵上最无助的时候,他们希望从“母爱”的怀抱里获得温暖。所以,咨询师的母性人格特质是必要的。
我在学校的访谈室里接待过几位失去母亲,失去母爱的孩子,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偏差和心身疾病。他们或因母亲不幸去世,或因父母离异,他们心灵上有无法弥补的空缺和创伤,他们是真正需要母爱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作为一名男性咨询师,用柔情似水般母性的爱充分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排查困惑的根源,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发展。我充分体验到母性人格的魅力所在,而且青少年咨询师的母性人格与他们高尚无私的人格品质是相一致的。
第三,青少年咨询师的人格还应具备充分的弹性。弹性,意味着刚柔并济,能屈能伸,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牵拉和挤压。咨询师人格中的弹性使他们能够承受人性中所有破坏性的力量,包括愤怒、歧视、嫉妒、敌意,甚至攻击性。咨询师在咨询活动中经常会遭遇这些无端的'消极情绪。咨询师甚至成为咨询对象发泄宣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有位高考落榜生,本以为自己至少能考个本二,结果落空。他很失望、沮丧。家长要求他复读再考。他很勉强同意,但情绪很差,总是愁眉苦脸,他的班主任把他带到访谈室来,想通过我们疏导他的不良心态。他很不以为然,走进访谈室,气乎乎的,也不肯跟咨询老师打招呼,猛地往椅子上一坐,翻翻白眼,以示抗议。咨询师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他一言不发,然后突然粗声粗气地向咨询师咆哮起来。我们做咨询师应有充分的准备,磨练好自己的耐性和受挫力,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偏差甚至变态的学生不良情绪,寻找有利时机,理智地化解目前的困难。
我们需要理智,需要沉着冷静。当我们遇到很棘手的问题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紧张,内心感到压抑。这时我们需要充分的弹性,我们要做心胸比海洋、天空更广阔的人。我们坚忍的品质会成为未成年人人格完善的推进器。
第四,青少年咨询师的人格应当具备高度的同一性和适当的灵活性。同一性,要求咨询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信念坚笃。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应当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热忱和母爱,信仰坚定不移的人,至少在青少年来询者心目中是完美至善的人。
在中小学学校里,咨询师的角色最好是专业专职的。如果今天是咨询师,明天变成了科任老师,后天又以校领导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会让学生上产生疑惑。在咨询活动中,个人的同一性对建立好咨询关系是必要的。因为咨询师人格的同一性,使他们拥有相当的信誉,能够获得求助者的充分信赖。试想,一个咨询师似是而非,表里不一,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行为前后矛盾,你能信任他吗?你能把心中秘密抖漏给他吗?显然你会戒备森严。这样,咨询活动就难以深入开展。
青少年咨询师在保持自身人格同一性的前提下,适度地增添一点灵活性,有利于展开心灵的对话。我们面临的咨询对象千差万别。对不同的来询者需要我们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一天,我在路上看见几年前咨询过的一个女生,我叫她一声,她先是一楞,然后笑起来。说“老师,你还记得我呢,谢谢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她以为我那么多学生,早把她忘了,听我叫出她的名字,她很开心。我从中体会到,咨询师主动热情地与学生对话,灵活地交流是很好的。你能记住她的名字,在她看来,你很尊重她。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还应富有幽默感。因为适度的幽默,能使咨询双方都变得轻松愉快,为深入开展咨询营造良好的气氛,咨询目标的实现会很得心应手。
心理课心得体会篇3
过去人们习惯把老师比作“红烛”,这个意象的确很美,但是也很悲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时期,我们是否有必要这么悲壮?! 我想,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除了社会与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之外,一名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或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保健,这样才能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那么一名教师要如何来实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就应该自觉树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问题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增强积极寻求外界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保持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一名教师要善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我,古人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增强自信,避免自卑、紧张或者不安全感。
还有,合理宣泄,自我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话,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而且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合理的宣泄,例如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车等,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诉说也是一个方法,当我们因为某事而痛苦、悲伤、愤怒或者抑郁时,要能够寻找一种表达自身情绪的方法,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妥善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因此,在适当的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委屈向亲朋好友诉说后,会使人感到心里轻松多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幸福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学会寻找幸福,感受幸福快乐,及时的自我 疗伤,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心理课心得体会篇4
16、17日两天,在贵阳市第六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把最大的烦恼变成最大的乐趣。
张久祥教授以“把最大的烦恼变成最大的乐趣”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什么是烦恼”“烦恼一定是还的吗?”,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把烦恼变成乐趣。
二、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郑学志老师的“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专题报告,详细的介绍了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必需条件。就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服务意识
2、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3、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
4、与学生交往时应多考虑家长所处的困难,多提管理孩子的建通过专题报告,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心理课心得体会篇5
5月14日放学后,我校全体教师,聆听了杨校长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心理课讲话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