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分虫子教案6篇

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联系实际,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分虫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虫子教案6篇

分虫子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设计理念: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三)思考

1、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生: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就是结果是错的。

2、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若不一样,就有错误的结果,需要仔细检查了。

生4:我预习的时候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还要相同数位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在计算的时候也会出错。

生5: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师: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四、巩固练习: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4、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 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我们再动物的王国里待的时间不短了,你们开心吗?想想都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教学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分虫子教案篇2

1.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2.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3.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难点

1.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2.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三、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四、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

(1)问: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提示: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在写当小虫子不好,这句话之后的内容会写什么呢?

(3)教师小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告诉我们下面要写的是当小虫子很好。

2.自读第4~7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同桌听。

3.交流第4自然段。

(1)(出示相关动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小虫子。早上太阳出来了,你在草叶上伸懒腰,来,和老师一起伸伸懒腰吧!舒服吗?现在有一只小狗过来了,快,让我们跳上它的身子,轻轻地,小心地,让小狗毫无察觉。噢,我们上去了,现在我们坐在特快列车上,去周游世界了。

(2)边想象边读课文。

(3)现在,你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美妙吗?

4.交流第5、6自然段。

(1)“特别有意思”中的“特别”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非常)从哪里看出“我的小伙伴特别有意思”呢?(指名说)

(2)自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讲了“我”会遇上谁?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展示“屎壳郎、螳螂、天牛”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小昆虫。

(4)在与这些小昆虫相遇的过程中,小虫子要做好什么准备?

(不要撞到屎壳郎;碰上螳螂时要跳着逃走;天牛的脾气不太好,不要招惹她。)

(5)读了这两段话,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小心、乐观、讲礼貌)

5.交流第7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小虫子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3)“草地里的歌声”是谁发出来的?

五、勇于表达,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1.教师示范。

我最喜欢第6自然段,你看小虫子知道怎样避免被撞倒,怎样避免被螳螂吃掉,还非常有礼貌呢!小作者的想象真丰富!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尿、净、屎、幸、使、劲”。

2.学生自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观察这些生字,说一说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5.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摹、书写,教师提醒书写习惯: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神奇的想象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编出这样美妙的故事,请回家以后以《我是一只________》为题,来编个故事吧。

八、梳理板书

分虫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五题

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练一练第六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小啄木鸟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吃了32条虫子。

(1)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2)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条虫子?

2、 算一算。

85-30=36+50= 98-80=

74-50=56+40= 45+20=

66-60=30+48= 42-20=

3、原来荷叶上有38只青蛙,跳走了一群后还剩4只,跳走了多少只青蛙?

3、 总共有42名同学,30瓶矿泉水。每人一瓶水,还差多少瓶水?

作业布置:

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青蛙吃害虫的故事。

分虫子教案篇4

?我是一只小虫子》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给学生大胆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引领学生感受本课轻松幽默的语言文字风格,进而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写“使、劲”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增强阅读兴趣,爱上读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爱上阅读。

难点: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同学们打开课本11课,这里没有颜如玉,也没有黄金屋,有的是一只”,学生补充,引出课题,并板书。

2、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开火车认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词语,注意读准红色生字字音。

二、品读课文,理解交流:

1、提问: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文中有几种观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学生默读课文、阐述个人观点。

(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地方与大家说说。请用上“因为小虫子,所以我认为当一只小虫子。”)

预设:当学生普遍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好时,老师适时引导说:“大家都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很好,那谁觉得不好呢?”引到第二段的学习。

2、提问:当一只小虫子,有哪些不好呢?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黑色字部分、学生读蓝色部分),每读到红色句号的地方停下来,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3)请用上“因为小虫子会被,所以伙伴们认为。”

3、提问: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又体现在哪里?

a、出示第四自然段:

(1)男女合作读,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自在。

(2)提问:你能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吗?

b、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文中介绍哪几个伙伴?用、﹏﹏、﹍﹍分别画出与它们有关的语句。

(2)展示读相关语句,相互评价,相机指导朗读,并引导说这是一只的小虫子。

(预设:学生说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虫子要及时肯定。)

三、表演读4、6两段,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1、老师引领着“一只小虫子”表演,其余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相遇小伙伴:

“小虫子”遇到“屎壳郎”、“螳螂”、“天牛”,引导表演相遇时的场景。

3、交流:

你觉得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哪部分最吸引你?自由交流。

4、“小虫子是如此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并且快乐地过着每一天,它多么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出示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

2、它怎样叫?使劲,相机指导书写:

(1)学生发现其书写规律;

(2)师范写,并作补充讲解,生随师书空;

(3)生练写,自评。

3、猜猜这只小虫子是谁?

五、课外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1、出示文段;

2、师生一起阅读;

3、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总结。

六、作业:

1、写好、写会本课生字。

?我是一只小虫子》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给学生大胆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引领学生感受本课轻松幽默的语言文字风格,进而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写“使、劲”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增强阅读兴趣,爱上读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大胆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爱上阅读。

难点: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同学们打开课本11课,这里没有颜如玉,也没有黄金屋,有的是一只——”,学生补充,引出课题,并板书。

2、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开火车认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词语,注意读准红色生字字音。

二、品读课文,理解交流:

1、提问: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文中有几种观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学生默读课文、阐述个人观点。

(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地方与大家说说。请用上“因为小虫子————,所以我认为当一只小虫子——————。”)

预设:当学生普遍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好时,老师适时引导说:“大家都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很好,那谁觉得不好呢?”引到第二段的学习。

2、提问:当一只小虫子,有哪些不好呢?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黑色字部分、学生读蓝色部分),每读到红色句号的地方停下来,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3)请用上“因为小虫子会被————,所以伙伴们认为——————。”

3、提问: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又体现在哪里?、

a、出示第四自然段:

(1)男女合作读,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自在。

(2)提问:你能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吗?

b、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文中介绍哪几个伙伴?用——、﹏﹏、﹍﹍分别画出与它们有关的语句。

(2)展示读相关语句,相互评价,相机指导朗读,并引导说这是一只——的小虫子。

(预设:学生说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虫子要及时肯定。)

三、表演读4、6两段,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1、老师引领着“一只小虫子”表演,其余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相遇小伙伴:

“小虫子”遇到“屎壳郎”、“螳螂”、“天牛”,引导表演相遇时的场景。

3、交流:

你觉得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哪部分最吸引你?自由交流。

4、“小虫子是如此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并且快乐地过着每一天,它多么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出示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

2、它怎样叫?——使劲,相机指导书写:

(1)学生发现其书写规律;

(2)师范写,并作补充讲解,生随师书空;

(3)生练写,自评。

3、猜猜这只小虫子是谁?

五、课外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1、出示文段;

2、师生一起阅读;

3、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总结。

六、作业:

1、写好、写会本课生字。

分虫子教案篇5

一、 教学内容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54页)

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 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 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的算理。

四、 教具学具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填一填。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加的算理。>

2. 口算。

32+5= 70-60= 78-6= 39-4=

6+3=88-5= 30+20= 83+6=

二 新知探索

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2.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课件点击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课件点击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3. 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白板上。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

(1) 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 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 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好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4.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师: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

数,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 师: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他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看多热闹啊!(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2.“练一练”的第一题。

师:其实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

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课件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1题)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你们谁愿意说说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1) 小啄木鸟说“我说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分虫子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53----54页“青蛙吃虫子”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思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师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青蛙常在田里做什么?生:青蛙在田里捉虫子。

师:青蛙会吃虫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小朋友们这么有爱心,那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师:瞧,这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我吃了30只虫子。)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

2、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2)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举手说一说。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a、学生四人一组讨论。b、汇报交流。c、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

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虫子?怎样列式?

生:56-30。师:56-30怎样计算呢?(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三、创设故事情境,发现、提出、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1、出示课本第54页的练一练第1题 。

(1)观看啄木鸟吃虫子的动画。

(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2)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几只?)

(3)选用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的方式,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2、出示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情境,提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86(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分数列和教案8篇

狮子分兔幼儿教案5篇

小班分教案通用5篇

思想汇报2023积极分精选6篇

护士分工作计划模板推荐6篇

分学科培训心得体会6篇

学习减分申请书6篇

分团委个人工作计划6篇

思想汇报2023积极分优质6篇

分户口迁移申请书优秀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362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