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将教案中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育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算理,并能口算简 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的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教、学具准备:
cai 课件、板书用卡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卡片)
16÷836÷664÷840÷520×3120×4
2、口答
60 里面有( )个十。
800 里面有( )个百。
150 里面有( )个十。
3000 里面有( )个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今年春节,天气很冷,我们每个家里仍然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和运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们一起 去瞧一瞧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 数学信息?(请 1 至 2 名学生回答)
2、它描绘的是农民运送蔬菜的情境,赵伯伯承担运送黄瓜的任务。 他说:“我 3 次就能运完 60 箱。”听了赵伯伯的话,你能提一个什 么问题呢?
3、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4、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算式)
5、要解决“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这个问题,算式是 60÷3。
为什么是用除法算呢?(边说边板书:60÷3)
6、你能根据王叔叔、李阿姨他们的信息各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 提问题,说算式)
7、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 200÷3);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240÷3)
8、看看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来解决。这就是我 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 这节课先来学习 “口 算除法”。板书课题
(一)探究一位数除整十数——例 1(1)
1、同学们,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 60÷3 等于多少吗?请 把你想到的结果告诉同桌小朋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 的。如果你不会做,那就请你拿出学具盒中的小棒来分一分,相信你 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学生讨论、操作。
3、好,请同学们一起告诉我,60÷3,商是——
4、你是怎样求出这个商的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请 2 至 3 名学 生介绍不同的方法)
[应变预设:学生的方法大概会有以下三种,如有困难,教师应适当引导,最好三 种方法都能呈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1、摆小棒:1 捆小棒表示 1 个十,6 捆小棒就是 60。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要分 2 捆,是 20,所以 60÷3=20。
2、想乘法:因为 20×3=60,那么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就一定 是 20,所以 60÷3=20。
3、想除法:因为 6÷3=2,所以 6 个十除以 3 等于 2 个十,也就是 60 ÷3=20。]
5、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
(板书:①6÷3=2; ×3=60 0 6 个十 60÷3=20 2 个十 6 0÷3=2 ②(20)
6、现在,我们知道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了吗?真了不起!同学 们把自己提出的第 1 个问题解决了。在算 60÷3 是多少的时候,用了 这么多方法,有的是摆小棒;有的想 6 个十除以 3 等于 2 个十;还有 的是想乘法算除法。
(二)探究一位数除整百数——例题 1(2)
1、600÷3 等于多少?同学们先想一想。
2、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因为有 60÷3 的基础学生应该很快 想到: 因为 6÷3=2, 所以 600÷3 等于 200 或 6 个百除以 3 就等于 200; 想乘法:(200)×3=60,600÷3=200)
>>3、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口算像这样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 除以一位数的方法,那么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几道题。 出示: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80÷4 400÷2 300÷5
(三)探究一位数除几百几十——例题 1(3)
1、看来新知识大家掌握得不错,李阿姨也想请大家帮忙算一算。
2、该怎么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0÷3=
3、240÷3 等于多少呢?好像挺为难的,那咱们就在小组内先讨论讨 论,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开始讨论吧!
4、找到答案了吗?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板书:①24 个十 ÷3=8 个十;②(80)×3=240)
[评析: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 己思考、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结果,再开展组内交流,最后组织不同算 法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这一自主宽松的探究过程;既体现了算法多 样化,又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 一目标能落到实处。]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
1、(课件演示 p15 页做一做第 1 题)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发现了 什么?
(1)聪聪的问题是什么?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一试。
(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 ÷2=
(3)要求 40÷2 得多少,你们是怎么算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 方法。
(4)好!让我们一起告诉聪聪答案吧——平均每间蜂房住 20 只。
(5)看!聪聪在谢谢你们呢!
2、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第 15 页,做一做第 2 题,请大家开动脑筋, 把答案直接写到书上,开始吧!(集体订正)
3、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数学书 17 练习三 的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同学们能积极开动脑 筋,主动学习,表现真棒!说说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 17 页第 1、2 题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3
一、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遇到好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课
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
(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如果要变换队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从队形可以看出,这个体操队有6行7列,总人数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数应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两个人可以在前面领操。)
(2)如果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可以怎样做?
(队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队,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观察图片。)
(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36名队员,他们可以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
(方队的行列相等,因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变化队形,这个方队可以变成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
(因为无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36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2.比赛项目二:拔河比赛
(1)四年级的1,2,3,4班要进行几场拔河比赛。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
(2)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表示。
①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②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3+2+1=6
③还可以画线段图。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
(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叉的表格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
(三)作业
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方队,可以怎样做。
2.完成教材77~78页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目的就在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体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请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中的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进行实际设计,怎样站才能更美观呢?学生设计出让这两个人领操,给人感觉此举很有意义。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在比赛中列表格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偏难,但通过呈现方式的改变,将表格放手交给学生,请他们来分析这种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义的同时,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5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