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耳教案参考6篇

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耳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耳教案参考6篇

耳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了解兔子们分萝卜所经历的三个过程,感受相互关心的快乐。

2、参与游戏,体会有序排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萌发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ppt,萝卜一筐,弹弹球玩具,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画面上有什么?

——这是在什么季节?

——谁爱吃萝卜?

(引出书名:小兔分萝卜)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小兔子和萝卜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1、了解老爷爷的关心。

出示第面:

一个寒冷的冬天,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哎呀,雪这么大,……

2、了解兔子们的表现

出示画面面

提问:小兔子看到萝卜是怎么样的表现

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有什么时候会你争我抢,争先恐后呢——如果你是小兔爷爷,你会怎么分萝卜呢?

三、运用弹弹球快乐的分萝卜

1、讲述用弹弹球分萝卜的方法。

2、通过弹弹球为小红和小绿分萝卜。

3、幼儿操作想像小黄和小蓝分萝卜的结果,并通过玩弹弹球看谁的猜想会变真。

四、比赛、排队分萝卜,知道排队分萝卜又快又安全。

1、比赛分萝卜。

2、启发幼儿想象还通过什么方法比赛分萝卜

3、启发幼儿讨论,引出排队分萝卜。

4、出示画面:你们看什么办法又快又安全呢?

五、回归绘本,体会快乐。

兔子们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胡萝卜,这时,它们突然想起了老爷爷……

兔毛是谁的?(兔子过冬前都要换毛,落下旧毛,长出新毛)

兔毛有什么用呢?(织毛衣服、做被子,这样老爷爷冬天就不怕冷了)

故事中的老爷爷关心兔子们,兔子们不忘老爷爷的关心,用一车兔毛回报老爷爷。老爷爷与兔子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真开心啊!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向故事中的老爷爷与兔子们一样相互关心,这样我们大家就会变得越来越开心。

六、结束活动,引发续读。

故事讲完了,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上,等到区角游戏的时候再去看一看,好吗?

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个、蜡烛幻灯片、自制蜡烛模具若干、蜡芯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幻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物蜡烛,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幻灯片,欣赏美丽的蜡烛。

2、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3、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自制蜡烛。

1、教师介绍材料:溶化的蜡、蜡芯、模具。

2、教师介绍制作过程。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

(2)幼儿取一根灯芯放入模具内。(要求:蜡油不能高于蜡芯)

(3)将溶化的蜡用勺子舀入模具内,凝固即可。

四、游戏《蜡烛的熄灭》。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5、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五、欣赏自制的蜡烛。展开阅读全文

耳教案篇5

【课前预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诗歌

【课堂练习】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

【试题链接】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耳教案篇6

活动准备:

1.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好,但是光我们知道还不行,还要让别人都知道。那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去,告诉别的小朋友,好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氓教案参考6篇

绘画幼儿教案参考6篇

疫情后教案参考6篇

火柴的教案参考6篇

涂房子教案参考6篇

小毛虫教案参考6篇

.音乐教案参考6篇

莲教案参考6篇

走月亮教案参考6篇

线幼儿教案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65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