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给自己明确好教学目标,想必有用很多人在面对教案的写作都会感到发愁吧,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颂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颂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经过对学生行路、骑车、乘车等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经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构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学资料:
行路的安全、乘汽车的安全、骑车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一)列举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
自从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它使人类进一步向现代礼貌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全国平均每一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直接经济损失731万。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能够养活100万个下岗职工;能够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当一个鲜活的生灵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怎不让我们为之警醒?同学们,应对着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你将会对人们(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说些什么?教师
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二)不良交通行为
1、马路上追逐打闹
2、跨越隔离墩
3、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
4、在大街小路上踢足球、捉迷藏很危险
5、在马路上地下铁路跳绳、跳方格,
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必须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7、骑车上下学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礼貌,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8、在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这都是不安全的。
9、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10、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景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坐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三)我校主要交通安全常识
此刻,我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我的人身安全)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我将大家骑车走路的一些基本常识编成了一首小歌谣: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路上打和闹。
不骑快车不抢道,靠右行车要记牢。
转弯慢行仔细看,不急躁来不猛拐。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总结:
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教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父母,教师,在期待着我们,完美的明天在期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同学们必须要把交通安全牢记心中!
让我们齐唱《一路平安》。
中国颂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我是中国人》是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全册书的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是中国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书中采用图配文的方式——天安门、五星红旗和56个民族的孩子身着各自不同民族的服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图,配合“我是中国人”的文字。通过观察和读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活动主要是游戏。他们在阅读方面表现为初步开始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在观察能力方面,他们主要表现为能整体观察画面,并能透过图画知道图画上主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图画中的细节。因此,《我是中国人》一课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以及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天安门、五星红旗,他们早已认识,而56个民族的孩子是观察的难点,可以通过观察顺序和观察细节两方面,突破这以难点。教学时,不必拘泥于非要学生把图中每个孩子代表的民族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只要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就行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欣赏视频音乐,知道中国地图和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通过视频、读句子、游戏等多种形式,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清楚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图,引入新课
1.先后出示公鸡图片和中国地图,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2.出示拍手儿歌《中国地图》,拍手读儿歌。
二、国家认同——认识中国旗
1.出示中国地图和国旗图片,联系实际说话。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国旗?
3.游戏:动动小手贴国旗。
4.音乐律动:《国旗国旗真美丽》。
5.语言接龙游戏: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民族认同——认识中国民族
1.观察书中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图片,认识个别民族(汉族、回族)
3.小剧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视频)。
4.游戏:我国的民族。
四、文化认同——认识中国文字
1.中国汉字的演变——字之初,本为画。出示图片,用西沃的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2.出示不同字体的“请”字图片,感受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
3.欣赏歌曲:《中国字》
4.游戏《猜一猜》:猜一猜图片与哪个汉字是一一对应的。
五、情感升华——认识中国的古今
1.中国的古代文明(视频):古建筑、算术、中医药、四大发明等。
2.中国的现代文明(视频)
海——蛟龙号、天鲲一号等;
陆——“天眼”、高铁等;
空——c919大飞机、航空航天事业等。
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将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你有什么想说的?
六、课堂小结,情感朗读
炎黄子孙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努力中,依然大步向前,所以,(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中国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活动过程:
1、欣赏中国功夫。
——组织观看录像,欣赏中国武术。
——讨论:你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
——请幼儿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让们了解我们中国的伟大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个活动是学习歌曲《中国功夫》,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过学习让了解我们中国功夫以其形体、动作、力量的绝妙组合表现出中华民族刚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中国颂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语文第五课《故乡》。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二、体裁:小说
三、背景:
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
(浙江绍兴)
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
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5、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
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试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六、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七、作业: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装弶( )2.脚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阴晦( )
7.愕然( )8.颧骨( )
中国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通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难点: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同肤色小朋友的图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寻找发现中国的位置。
(1)ppt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哪里"为题,请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
(2)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3)引导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
2、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分别放一段汉语和英语录音,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进一步感知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
(2)让幼儿观察ppt图片上的文字,进一步感知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汉字。
3、感受祖国真大。
(1)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2)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中国最有名的人物、风光或事件。
活动反思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在尝试学习中国武术的动作中,感受中国武术的力量和精神。
活动准备:
一套武术服装、音乐(中国功夫)、录像、动作的图片、红腰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看我这身打扮,猜猜我最近在学什么?
幼:语文、武术、跆拳道、武功。
师:想看我露一手吗?(扎马步,出拳)
师:不过,我才刚刚学,还是请我的师傅露一手吧。
二、感受学习
(播放画面)
师:他是谁呀?
幼:李连杰!
幼:哇,好厉害,好棒呀!
幼:我也要学!
师:你们谁想来试试?
(幼出拳,哈)
师:除了我师傅的动作外,你们还看到过别的招式吗?
幼:老师,他学跆拳道的.,让他来!
(两幼儿表演,请一幼儿连贯起来打)
师:你这个功夫高手,来,你来!
师:除了李连杰外,还有谁?
幼:陈龙、陈龙的女儿、王老师。
师:看过《叶问》吗?李小龙!
师:现在我们知道武术有很多动作,打起来是很精神、有力的。这些武术明星的功夫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幼:从最简单的开始。
找师傅学。
从降龙十八掌开始。
三:分组分散学习
1、武术秘籍
师:看,是从这些武术秘籍上学来的。都有些什么秘籍?
幼:华山秘籍,武当秘籍,少林秘籍。
师:每本4个动作,可以打开贴在黑板上,12个朋友,分成3派,每派的人数要一样,想想怎么样分?
师:我现在要把这三本书放到黑板上,等我放好了,你们就分好了好吗?
(分成3派)
师:少林派。幼:到!
师:武当派。幼:到!
师:华山派。幼:到!
(分别练动作,老师指导,放音乐《中国功夫》)
师:能把这4个动作连起来练一套动作吗?
(放音乐)
师:这是前奏,准备!
师:第一句,第一个动作,第二句,第二个动作,第三句,第三个动作,第四句,第四个动作。
师:再来一次试试看,哪里换动作?
师:好,最后一次练练看!
师:好,可以开始表演了吧,怎么玩,一派一派来吧,哪派先来?
师: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像我这样神奇点,好,给你们红腰带!
师:来,像我这样,两个好朋友碰碰头,绕个圈,拉一下,好了没?
2、武林大会
师:我们来把动作连起来打,看看哪一组能得武林盟主。
师:第一回合表演什么呢,表演有力气好不好?
师:华山派表演!
武当派表演!
少林派表演!
师:你们觉得这样站着练得开吗,对,散开!
师:哪一派最有力气?我们请评委老师好不好?
师:第一回合哪派?
评:少林派。武当派。
师:好,举手表决!
师:少林派和武当派暂时领先,华山派慢慢练,不过恭喜你们的是你们可以和所有老师一起当评委。
师:第二回合的比赛开始了,比力气和整齐,少林派对武当派!
师:好,谢谢!
师:同意武当派获胜的举手,同意少林派获胜的请举手!
师:恭喜,少林派获胜!
师:好,最后一次机会,全上来,用你们最最有力最最整齐的功夫来赢得评委们最最热烈的掌声好吗?
师:好,谢谢大家,请坐!
练了中国功夫觉得怎么样?
幼:很爽!
师:武术的动作非常有力量,让人感觉我们中国人很精神!
四、观看武术录像,延伸武术的种类
(放图片)
幼:双节棍,空手道。
师:刚刚我们练的都是拳、掌的动作,这是“拳术”中国还有许多武术呢,我们慢慢学,慢慢练,会成为中国功夫的高手,好,用中国功夫的动作和大家道别
幼握拳说:谢谢!再见!
中国颂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3、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三、想象画面,品味笛声,体会爱国之情
四、品读外貌,感悟梅花,丰满人物形象
?教学主要环节和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板书课题)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针对朱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进行质疑:
面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第二个环节: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一)、关注对话,初步感知
1、浏览课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
教师引导过渡:你是通过朱丹和大师的对话读懂的,让我们都来读读朱丹和大师的对话。
边读边思考,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没有忘记”,
追问学生朱丹没有忘记什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环保纪念日)
(二)、引入资料,震撼心灵
1、有关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2、教师引入资料:
师述:1937年12月2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疯狂地刺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日军的枪弹疯狂地扫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少无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烧、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原本美丽繁华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30多万人惨遭杀害!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引读:同学们,读一读这串带血的数字吧。(齐读)
这仅仅是一串数字吗?(再读)
3、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再读)
教师小结:在朱丹的心里,这是一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的耻辱的痛。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引入与教师的引读,使学生受到震撼,在此基础上,对朱丹当时的心情便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朱丹作出选择的不易做铺垫。】
(三)、品味感悟,体会原因
1、教师引读:所以当大师冷峻地问朱丹为什么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时,朱丹说——(教师指示屏幕引导读出朱丹的话)
2、就是这样的日子里,当朱丹接到这张(出示卡片: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卡片时,他在想什么呢?请你读读有关段落,想想你是通过什么读懂的?
出示: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3、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悲戚”“沉默片刻”“深深鞠躬”等词语,体会朱丹的难过、矛盾、歉意……
联系一、二自然段中“要求苛刻”“竞争激烈”体会机会来之不易。
抓住文中描写朱丹对木笛珍爱的语句,体会对音乐的酷爱。
4、教师引导:在考场上朱丹放弃了什么?坚守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朱丹虽然内心是那么痛苦,那么不忍,但是他最终决定放弃终试机会。是什么使他做出了我们常人无法理喻的选择 ?(正是他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揣摩文字,品味语言,感受朱丹内心的悲痛与选择的艰难,从而突出他的爱国情怀】
第三环节:想象画面,品味笛声,体会爱国之情
(一)、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1、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当他走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读)
出示: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i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有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头上,肩上积着一层雪,仿佛一片油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体会这份悲痛的心情,以读代讲。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评读使学生头脑中出现画面,感受孩子们悲痛心情,体现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2、教师小结:临近石碑,朱丹看到了身披白雪的孩子们手擎红蜡烛,悼念亡灵。
(二)、品味笛声,感受心声
1、于是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笛声悲凉凄切——
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2、这段话在写什么?(笛声)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补白辅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笛声所表达的情感。】
这笛声给人什么感受?悲凉凄切,寒冷。
3、读了这几句,你对朱丹有了那些了解?内心悲痛,充满仇恨,演奏水平高超)
让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一起听听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吧!
你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悲伤、难过、凄凉。
4、悲伤!难过!让人落泪,如果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个词呢?如泣如诉这个“泣”三点水加个“立”,什么意思?诉呢?
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笛声如泣如诉,它在向人们倾诉:( );它在控诉( );它在呐喊( )。
?设计意图:借笛声引发想象,表达心声,深化文章主题】
(三)、受到感染,破格录取
1、被白天情景所震动的主考官也来到了纪念碑前,他也听懂了朱丹的心声,他告诉朱丹:“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这位大师,让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高超的目的演奏水平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原文: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大师希望让音乐成为一种呼唤,呼唤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第四个环节:品读外貌,感悟梅花,丰满人物形象
1、我们再来仔细打量一下这个被破格录取的朱丹,哪一段具体介绍了他?(4自然段)
出示: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朱丹为什么穿这样的衣衫?
(云锦——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它是中国的代表,朱丹时刻把祖国记在心中。
梅花——迎风傲雪,它是中国人精神的体现,朱丹就像一枝梅花,不屈不挠。)
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朱丹的装束?(外貌体现人物特点——爱国)
2、结论:在写人的文章中,外貌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要为突出人物品质服务,所以我们写作时也要引起重视。
?设计意图: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9、木 笛
放弃终试 破格录取
爱国之情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木笛手朱丹在考试是为什么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这说明什么?
2、那位声名远扬的音乐大师为什么录取了没有参加考试的木笛手朱丹?(请写出两方面的原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梅花颂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