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我们的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调整教案的深度,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

3、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 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 40 63 80 98 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xx在左面,xx在右面,xx在前面,xx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xx,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xx在校门口,xx在教室前,xx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学会新知。

1.猜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有关人民币的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活动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认一认、换一换、算一算”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进行系统的复习,加深印象。

3.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解决人民币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人民币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复习课开始之前先来猜一则谜语。(课件出示)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纸、买玩具,哪样都要用到它。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呢?

生:钱。

师:我们用的钱又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导入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复习整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摆着一本日记本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

(2)提出问题:3元4角=()角。

①指名汇报。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5角8分=()分。先让同桌间交流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角=()元()角,76分=()角()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等于1元,那么40角就等于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76分=()角()分。

(4)比较大小。

①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②10元○97角。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5篇

202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一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5篇

202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一年级下册小作文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53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