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7篇

根据教师不同的经验,写出的教案也各不相同,提前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化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教案7篇

高中化学教案篇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探究:

1.水的组成研究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

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

解释: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气体体积比:1: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point)为0℃,水的凝固点(freezingpoint)为100℃

水蒸气(vapor)水(water)冰(ice)[来源:学科网]

(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来源:z--k.com]

3.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来源:学§科§网z§-§-§k]

水(h2o)+二氧化硫(so2)→亚硫酸(h2so3)

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磷酸(h3po4)热水情况下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钠(na)→氢氧化钠(naoh)+氢气(h2)

三、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1)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3)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4)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1)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

(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k]

(1)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_(4)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1)有人说,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3)某种硬水煮开后,在容器底部出现白色的锅垢。你认为锅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4)有人认为,如果能找到从水中获得氢气的简便方法,就可以从水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从水再得到氢气,如此反复循环,就不会有能源危机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高中化学教案篇2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一.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金属键和键的极性。

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活泼金属跟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化合物,包括强碱、多数盐和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易导电。

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其中: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酸(无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和少数盐(如alcl3)。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不(或很难)导电。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离子,如:[:o:]2?;③ 原子团,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2.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对称的分子。包括:a型单原子分子(如he、ne);a2型双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对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2.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水分子间、乙醇分子间、乙醇与水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3.非极性分子的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即“相似相溶”规律)。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特点。

1.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即所有的离子化合物)。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固态时不导电,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易导电。注意: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nacl晶体是简单立方结构;cscl晶体是体心立方结构。

2.分子晶体是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即非金属的单质(除原子晶体外)、氧化物(除原子晶体外)、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固态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结构。

3.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晶体〔即金刚石、晶体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刚砂(sic)〕。硬度很大,熔、沸点高,一般不导电,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注意:金刚石和sio2晶体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4.金属晶体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即金属单质和合金)。硬度一般较大,熔、沸点一般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属晶体中不存在阴离子。

5.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是:① 不同类型的晶体:多数是原子晶体 > 多数离子晶体(或多数金属晶体)> 分子晶体。② 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 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 金属晶体: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属。⑤ 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 > 间位 > 对位”。此外,还可由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是 [: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 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 b.乙醚 c.液氨 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c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 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 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 > 晶体硅 > 水晶 > 金刚砂 b.ci4 > cbr4 > ccl4 > ch4

c.正丙苯 > 邻二甲苯 > 间二甲苯 > 对二甲苯 d.金刚石 > 生铁 > 纯铁 > 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高中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高中化学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学习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 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设计体现了“实验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教学法,实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整节课我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比如关于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实验探究归纳氧化铝的性质;对于氢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两个探究实验 “氢氧化铝是否有两性?” “如何制备氢氧化铝?”来开展,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并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我整节课紧紧地联系生活,从红宝石蓝宝石、酸菜鱼火锅、明矾净水、胃舒平等事例来设置问题,突出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2)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实验探究 “如何制备氢氧化铝?”这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对每个活动都力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把以往的机械讲解变为活的思维过程。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教学设计以问题教学法结合实验探究法实施对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高中化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高中化学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高中生主题班会教案6篇

高中《氓》教案模板6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5篇

高中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铜教案精选6篇

高中铜教案参考6篇

高中语文《氓》教案8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8篇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案6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35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