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溜溜 >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案应该根据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时扩大自主识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春风依旧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仔细听。

(3)同学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身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假如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安排“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字,有方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身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身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与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和优秀评论家。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1、学生自读词语。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 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二、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理解“搁、缀、撷取”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要求想一想课文写了桥的哪些内容。

三、课件准备

乐曲、幻灯片、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 ,走进文本

1.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2、揭示课题

对于那些在水乡生活过的人来说,桥更能触发他们化不开的思乡情结,作家郑莹,她的故乡就在江南。在阔别家乡多年后,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齐读课题:26《家乡的桥》

3、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94页,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润泽了乡情的笔触感受江南别样的美。

(1)学习1、2小节,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图释“小河像血脉、网布”。

(2)小结,初步体会情感

桥是故乡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对桥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如此——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整体感知 ,梳理文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小节,想一想作者写了家乡的桥哪些内容?

1、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2)名称充满情趣。板书:名称充满情趣

3)是我们的乐园。板书:孩子们的乐园

2、小结,引发思考。

◆ 根据板书小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 质疑

师:作者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介绍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一)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1、了解写作特点

师: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仔细听,想想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了桥千姿百态的造型的?

◆质疑:同学们,课文只写了最简单的过桥和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却又说它的造型是千姿百态。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理解桥的造型千姿百态与抓住水乡特色的过户桥和单拱桥进行介绍,了解抓典型的写作方法。

2、认识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

◆ 认识过户桥,感受简约

1)、图示“过户桥”。

2)、品读句子,感受简约美: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

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把邻里之间的感情连起来。作者用一个“搁”字写出了过户桥简约的美。

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单拱桥,单拱桥的特点是——

◆ 认识单拱桥,感受气派

1)、图示“单拱桥”。

2)、情趣朗读,感受单拱桥的漂亮、气派。

3)、理解“缀”字

师引读:桥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因此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桥,你看!最简单的是——

3、感受单拱桥带来的童年梦幻般的回忆

◆想象说话,感受意境美

理解:穿梭其间

师:在宁静的夜里,此时,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那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引读:家乡的月夜是这样的宁静——夜里,你撑条小船——,那光景,会使你怀疑——!

2)、小结:

这是梦境中才有的美啊!千姿百态的桥装扮了水乡如画的风景,(板书:风景)此情此境怎不让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的名称充满情趣

1、引读桥名

2、配合读桥名的来历,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

1)认识各种字体写的桥名

2)出示:篆 隶 楷 草

3)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4)看图读句子,感受桥名字体带来的情趣。

4、赏桥名,听故事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师讲关于桥的故事。

5、引读,体会作者情感

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有墨痕书香点缀,它传承着家乡的历史文化,(板书:文化)让人不由得这样感慨——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1、同桌互读体会快乐、惬意

2、感受情感

师:那惬意快乐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无穷,每当回味着这一份快乐时,作者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快乐)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1.深入感受作者情感

家乡的桥是情感的纽带。连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感情,一提起桥,桥他就会想起家乡的风景、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亲人以及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作者用这样的感受作为文章的结尾——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字字浸润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板书:家乡的热爱、思念)

2、小诗点化全文

让我们把这绵长悠远的回忆汇成一首小诗:

我的家乡在江南,

小河长,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

点缀了——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

家乡的桥名充满情趣,

传承了——

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

家乡的桥是儿时的乐园,

装载了——

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千言万语、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作家郑莹所写的《家乡的桥》。作者通过描写家乡最常见的事物——桥,抒发了对家乡深深的爱。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五、作业拓展

你的家乡也有别样的美,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向别人介绍。

板书:

26 家 乡 的 桥

借 物 抒 情

造型千姿百态 风景

桥名充满情趣 文化 家乡的热爱、思念

孩子们的乐园 快乐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5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 自由读。

⑵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⑶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⑷ 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⑸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⑹ 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⑴ 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⑵ 填写标点符号。

⑶ 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⑴ 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 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

⑶ 学生评价。

⑷ 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⑸ 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4、我会读:

⑴ 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⑶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⑷ 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⑸ 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⑹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展示台】

(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⑴ 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⑵ 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⑶ 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⑷ 评选出“识字大王”。

2、故事会:

⑴ 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⑵ 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⑶ 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⑷ 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⑸ 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⑹ 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夏日艳丽色彩的强烈气氛。

2)体会描绘夏日有趣事物的无限快乐。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用的,或自己有的绘画工具。

老师——课件(图片资料),水彩颜料,画画的刷子,画板,素描纸2张,剪刀一把,胶水一只,道具太阳一只

教学过程:

1)用道具太阳引入新课。

2)展示图片,引导小朋友观察、记忆、理解夏日艳丽的色彩。感受夏日色彩带来的快乐气氛。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色彩,可以在我的颜料盒里找到吗,把它涂到老师的画纸上吧。当然,看到了其他的什么都可以画画。让小朋友看到的色彩面积宽的就图宽一点,看到的面积小就图小一点。看到什么形状就涂成什么形状。

师问:这些色彩来自那里,老师把色块补画成具体的事物。其他的让学生自己来画。

3)从夏日的场景研究引到夏日的活动研究。老师把其中的一幅场景画添上人物活动。然后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小朋友注意观察。同时让小朋友回忆自己或周围的有趣的活动瞬间及有趣的其他事物。

让小朋友画画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可以画在已有的场景中,也可单独成画。老师以补充或剪贴的方式帮助完成作品。

4)老师把以上的画稿剪贴拼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且加以修改,展示。

5)激励小朋友自己完成一幅夏天的有趣的画,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帮助解决技术困难。展示、讲评、交流。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三、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8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一教案6篇

看语文四年级上作文6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通用7篇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7篇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88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