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五、作业
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2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 4和6 9和18 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引出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介绍短除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怎么计算的?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4)试一试:你能找出12和1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2、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将画图过程提升到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探究和分析的过程,并能用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2.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总结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合作中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引入: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的方法与步骤)
提问: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都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引入新课。
提问: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教师通过复习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活动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部分的内容。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汇报: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引导: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你想怎样画出这个给定长和宽的长方形?
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汇报。
阅读教材60页例4“分析与画图”部分的内容,观察画长方形的步骤,对比自己的想法,尝试画图。
3.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集体交流、评价,分享画图的经验。教师点评总结,提示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
4.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课件展示画长方形的方法:
5.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提醒学生作图的关键:画长方形时,无论先画长还是先画宽,都要保证相邻的两条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验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所画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尺测量长和宽,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6.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找学生边操作边解说画图方法。
活动2画正方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
拿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92页),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作图。
2.讨论,交流,尝试作图。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作图过程,讲解作图的方法。
4.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回答后,师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操作指导
画图是一项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个板块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想怎样画这个给定大小的长方形,然后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画长方形的方法。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画正方形的方法。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学生作图难免会不规范,因此用多人展示交流、评价的方式,在评价中分享画图的经验,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时,再讲解订正)
2.用画垂直线段的方法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展示操作方法)
操作指导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互相检查、指正,在相互评议中,正确掌握作图的方法。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例4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都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画正方形的方法:根据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总结画正方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在教学中,因为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所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最后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在学生实际画长方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理解长方形中邻边互相垂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特点。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长方形并总结出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最后画正方形,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提醒学生画图要细致严谨,垂直和线段长度要精确才能画出标准的图形,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